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12年趋势研判+创新工艺,让有色腈纶条成防晒面料香饽饽

安泰纺业:12年趋势研判+创新工艺,让有色腈纶条成防晒面料香饽饽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24

清晨的阳光透过张家港安泰纺业生产车间的高窗,在排列整齐的纺纱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生产部黄厂正俯身检查一卷刚下线的有色腈纶条,指尖划过靛蓝色的纤维束——这是上周刚接到的一批防晒服面料商的加急订单,要求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且需具备一定的抗紫外线性能。“李经理,这批300吨孔雀蓝腈纶条的色光和强力都稳了,比实验室数据还好。”他直起身,对着匆匆走来的市场部经理李雄扬了扬手里的检测报告。

李雄手里攥着一叠刚打印的行业数据,额角还带着赶路的薄汗。“黄厂,你看这个。”他把统计局6月的数据单递过去,“全国纱产量206.5万吨,同比涨4.9%,化纤产量736.4万吨,涨4.7%。咱们腈纶纱的下游客户最近催单电话快打爆了,尤其是做春夏装的,都说‘纱线不够用’。”他顿了顿,指尖点在另一份文件上,“还有这个,中消协昨天刚发的防晒衣物建议,特别提到‘选择颜色较深、纤维密度高的面料’,这不正是咱们有色腈纶条的强项?”

这场对话发生在安泰纺业的“趋势研判会”上——这个由市场部和生产部每周一次的碰头会,已经坚持了12年。作为1993年就扎根张家港的纺织老兵,安泰纺业从最初的单一腈纶纱生产,到如今覆盖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花式纱线的全品类供应商,靠的正是这种对市场信号的敏锐捕捉。

“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为有色腈纶条的‘小批量多色系’需求头疼。”黄厂想起去年的调整,语气里带着感慨。当时市场上突然冒出一批主打“个性化防晒”的新锐服装品牌,点名要“莫兰迪色系+抗紫外线”的腈纶原料,传统的单色大货生产模式根本跟不上。李雄带着市场部跑了江浙沪20多家服装厂,把客户的色卡和需求一条条记下来,回来就拉着黄厂的团队改工艺:在原有的色纺生产线基础上,加装了小批量配色系统,把单次起订量从50吨降到5吨,还引入了德国进口的抗紫外线检测设备,确保每一批有色腈纶条的UPF值都稳定在50+。“现在倒好,这批‘小单’成了香饽饽,上个月刚给杭州一家防晒服品牌发了12种颜色的货,客户说‘你们的纱线织出来的面料,既不用二次染色,又能保证防晒力,成本降了15%’。”

说话间,李雄的手机响了,是新疆一家纺织厂的老客户。“王总,您要的高弹腈纶纱样品?黄厂已经安排今天寄出,这次用的是咱们新研发的‘双组分复合工艺’,弹性回复率能到90%,比之前的常规款提升12%……”挂了电话,他笑着解释:“新疆上个月不是出了纺织服装九条新政嘛,重点支持‘功能性纤维应用’,咱们这高弹腈纶纱正好能帮他们做运动防晒服的面料,客户听说政策能申请补贴,直接把订单量从200吨加到了500吨。”

车间里,最新一批花式纱线正在打包,金银丝与腈纶纤维交织出渐变的光泽。“这是给江南布衣做的‘流光纱’,”黄厂指着标签,“他们秋季新品要走‘自然肌理’路线,咱们的花式纱线车间用了3种捻度组合,才做出这种像阳光透过树叶的效果。”作为华东地区少数能生产16种花式纱线的企业,安泰纺业的花式纱线车间有12条进口生产线,从圈圈纱到竹节纱,从彩点纱到包芯纱,每年能开发50多款新品,“上个月山东的客户来看厂,说他们棉花长势好,但想做‘棉腈混纺’的高端面料,咱们当场就用他们的棉样和腈纶条试纺了一批,现在订单已经在生产线上了。”

从1993年第一台纺纱机启动时的“求生存”,到如今年产能超万吨、合作客户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稳发展”,安泰纺业的30年,恰是中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李雄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95年的车间,工人们围着老式纺纱机手工接线;而现在的智能车间里,ERP系统实时监控着每台设备的能耗和产出,MES系统能精准到“每公斤腈纶条的染色误差不超过0.5色号”。“黄厂总说,‘纱线是有温度的’,”李雄望着窗外张家港保税区的方向——那里的棉花库存虽同比略降,但安泰纺业早已通过与巴西棉商的长期合作,构建起稳定的原料供应链,“咱们这代纺织人,既要守得住‘一根纱的匠心’,也要跟得上‘一个行业的趋势’。”

午后的阳光更盛,车间里的机器声依旧规律而有力。黄厂拿着刚出炉的检测报告走向实验室,李雄则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下季度的市场调研计划——下一站,是参加下个月的上海国际纺织面料展,带着他们最新研发的“抗菌腈纶纱”和“再生腈纶条”。“数据里有市场,车间里有未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安泰要做的,就是让每一根纱线,都织进时代的经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