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业:32年原液着色技术领跑腈纶产业,纱线畅销国内外成行业标杆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浓,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却透着一股有条不紊的忙碌——数十台纺纱设备高速运转,各色腈纶条在流水线上轻盈流转,最终化为一卷卷色泽饱满的纱线。市场部经理李雄拿着刚打印好的行业周报,快步走向生产部办公室,推门便见黄厂长正对着原料监测屏记录数据。“黄厂,你看这组数据,”李雄把报告摊开在桌上,“汇隆新材上周回应投资者时特别提到,他们的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在下游家纺、服装领域需求很旺。这不正是咱们有色腈纶条的‘同行信号’吗?”
黄厂长扶了扶眼镜,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安泰的生产报表:“可不是嘛,咱们从2010年就布局原液着色腈纶技术了,比涤纶早走了不少步。你看这组色牢度检测数据,经过12道工艺优化,现在咱们的有色腈纶条耐洗次数能到40次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去年给浙江一家知名家纺品牌供货,他们反馈说做成的抱枕洗了半年都没褪色,今年直接追加了30%的订单。”
两人正说着,李雄的手机弹出一条原料市场快讯:“吉林石化26万吨丙烯腈装置月底要投产了,山东海江的检修也快结束,现在丙烯腈库存到4.58万吨,利华益报价都降到7900元/吨了。”黄厂长眼睛一亮:“这可是好消息!丙烯腈是腈纶的‘粮食’,咱们上个月刚和三家原料商签了长期协议,现在趁着价格回调,生产部已经调整了采购计划,把三季度的原料储备量提高20%,既能锁成本,又能保证下游客户的交期——上周上海那家做高端童装的客户,急着要500吨浅粉色腈纶纱,咱们三天就把货发出去了,多亏了原料库的‘底气’。”
正聊着,车间主任匆匆进来递上一份产量报告:“厂长,经理,上半年咱们的腈纶纱产量同比增长了8%,特别是花式纱线,像竹节纱、圈圈纱这几款,订单排到下个月了!”李雄接过报告,笑着说:“这和大环境也对得上。统计局刚公布,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同比增长4.9%,消费市场确实活起来了。咱们今年新推出的‘幻彩腈纶纱’,把原液着色和花式纺纱工艺结合起来,一根纱线上能有渐变效果,浙江的几家服装设计师品牌抢着要,说用在秋季针织衫上‘自带高级感’。”
从1993年在张家港建厂时的一条腈纶条生产线,到如今拥有8条智能化纺纱线、年产能超万吨的行业标杆,安泰纺业的32年,正是中国腈纶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早期咱们也走过弯路,”黄厂长望着窗外厂区里的研发楼,语气感慨,“2015年市场上流行低成本染色腈纶,不少同行跟风降价,咱们却咬牙投了2000万建实验室,攻关原液着色的环保工艺。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坚持太值了——传统染色每吨耗水120吨,咱们的原液着色工艺只要8吨,还能减少80%的污水排放,现在国家推‘双碳’,这就是咱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安泰纺业的腈纶纱、有色腈纶条不仅走进了国内数百家家纺、服装企业的生产线,还通过跨境电商卖到了东南亚、欧洲市场。“上周西班牙一个客户发来反馈,说咱们的腈纶纱做成的毛毯,在当地冬季市集上‘一天卖了300条’,”李雄翻着客户评价,眼里满是笑意,“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花式纱线和原液着色技术结合得更紧密,比如开发带金银丝的腈纶圈圈纱,让产品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玩出更多设计花样。”
夕阳透过车间的玻璃窗,给运转的机器镀上一层暖光。李雄和黄厂长并肩站在生产线旁,看着一卷卷包装好的腈纶产品被叉车运向仓库,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原料市场有波动,但需求一直在升级,”黄厂长说,“咱们安泰的本分,就是把腈纶这根‘线’做精做透,让下游客户用得省心,让消费者穿得舒心。”这或许就是一家32年纺织企业的坚守——在每一根纱线里,织就行业的温度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