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AI赋能智造升级:以精准材料创新抢占高端运动户外赛道

安泰纺业AI赋能智造升级:以精准材料创新抢占高端运动户外赛道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25

(正文)在江苏张家港的安泰纺业生产车间,生产部黄厂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新上线的AI智能配色系统正将一批孔雀蓝的有色腈纶条色号误差控制在0.5ΔE以内,这比行业平均标准提升了近60%。“李经理刚发来的运动品牌二季度报告,户外品类增长50%以上,咱们这批针对户外服饰的高耐候腈纶纱,得赶在月底前交付。”黄厂对身旁的技术员说,指尖在触控屏上划出生产排期曲线,系统自动匹配了最优工艺参数。

市场部经理李雄的办公桌上,摊开的行业报告里,“安踏户外50-55%增长”“索康尼高端跑鞋20%+增长”的标注格外醒目。“高端运动和户外赛道的爆发,本质是材料需求的升级。”他指着报告里的图表解释,“传统运动服饰用棉纺多,但户外场景需要更轻、更保暖、耐摩擦的材料,腈纶的特性正好契合。比如我们的腈纶纱线,通过中空截面技术能让面料比传统棉纺轻30%,回潮率低于4%,潮湿环境下保暖性仍能保持90%以上,这正是户外品牌急需的‘轻量化保暖’解决方案。”

这种对市场的敏锐捕捉,早已刻进安泰纺业的基因。自1993年建厂以来,这家从张家港起步的纺织企业,始终以腈纶系列产品为核心,从最初的单一腈纶条生产,到如今覆盖腈纶纱、有色腈纶条、花式纱线的全品类布局,背后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度洞察。今年7月广州举办的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上,李雄带着团队全程参与,“AI不是简单的自动化,而是让生产更懂市场。”他举例,针对特步索康尼这类高端跑鞋对“设计感+功能性”的双重需求,公司的花式纱线生产线引入AI花型设计系统,设计师输入“轻量支撑+动态纹理”需求,系统能在2小时内生成10组纱线结构方案,比传统人工设计效率提升8倍,“上个月给索康尼新款跑鞋定制的竹节腈纶纱,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通过纱线捻度变化增强鞋面支撑性。”

在生产端,黄厂的团队正将这种“AI赋能”落到实处。走进安泰纺业的智能化车间,6条连续式腈纶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每条线配备32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纤维含水率、牵伸倍数等16项参数。“以前调一次色号,老师傅得试产3-5批,现在AI系统通过历史数据建模,首批试产合格率就能达到95%。”黄厂指着中控屏幕上的有色腈纶条生产数据,“像最近爆火的‘极光紫’色号,我们从接到订单到批量生产只用了72小时,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一半,这就是应对高端品牌‘小单快反’需求的底气。”

深耕腈纶领域32年,安泰纺业早已形成从原料研发到成品交付的全产业链能力。其年产能超万吨的腈纶条生产线,采用德国赐来福设备,纤维均匀度CV值控制在1.8%以内;自主研发的“原液着色”技术,让有色腈纶条无需后续染色,减少80%污水排放,这恰好契合了头部运动品牌的ESG战略。“去年我们和某户外品牌联合开发的再生腈纶纱,用回收PET瓶片制成,强度达到3.8cN/dtex,已用于其旗舰款冲锋衣,单款销量突破10万件。”李雄拿出合作案例册,里面记录着与30余家国内外运动品牌的合作故事,“从李宁的高端训练系列到国际户外大牌的滑雪服,我们的腈纶纱线始终是‘看不见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数据也印证着这份实力——7月SW纺织制造指数上涨2.4%跑赢大盘,背后正是像安泰纺业这样的制造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抓住结构性机会。当多数主品牌增长放缓时,安泰纺业却凭借对高端细分赛道的精准切入,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15%,其中户外专用腈纶纱、高端跑鞋花式纱线占比提升至40%。“32年前我们从张家港的小厂起步,靠的是‘做专做精’;现在面对AI浪潮和消费升级,我们要做的是‘用科技让材料更懂需求’。”黄厂望着车间里穿梭的AGV物流车,那里正运送着下一批发往福建的索康尼订单原料,“这不仅是安泰的故事,更是中国纺织从‘制造’到‘智造’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