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订单暴涨12%!安泰纺业以色彩+智能破解纺织业周期密码

订单暴涨12%!安泰纺业以色彩+智能破解纺织业周期密码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14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浓,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却比天气更火热——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染缸里的有色腈纶条正泛着均匀的光泽,打包区的工人正将刚下线的腈纶纱装车发往浙江。“前五个月全国纱产量同比增长4.9%,咱们的腈纶纱线订单量也跟着涨了12%,尤其是32支有色腈纶纱,客户催单都排到下个月了。”市场部经理李雄拿着最新的行业报告,快步走进生产部办公室,正好撞见黄厂盯着电脑上的丙烯腈价格曲线。

“老李来得正好,你看山东海江那套13万吨的丙烯腈装置临时停车检修,利华益报价倒是降了50块,现在7900一吨。”黄厂指着屏幕,语气里带着一丝笃定,“咱们上个月刚跟两家供应商签了长单,价格锁定在7850,这波波动影响不大。倒是车间那套新上的智能配色系统,你得去看看——现在调一次色只要40分钟,比以前快了一半,色牢度还从3.5级提到了4级,浙江那家做针织衫的客户,昨天又追加了200吨孔雀蓝腈纶条。”

这场对话,是安泰纺业32年发展历程中寻常的一幕,却藏着这家扎根张家港的纺织企业穿越周期的密码。自1993年建厂起,从最初的单一腈纶条生产,到如今覆盖腈纶纱、有色腈纶条、花式纱线的全品类矩阵,安泰纺业的每一步转型,都踩着行业趋势的鼓点。

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规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消费市场的活跃让“差异化”成了关键词。李雄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白色腈纶纱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下游服装品牌对“色彩即营销”的需求正在爆发。“你看现在年轻人买衣服,先看颜色再看款式。”他翻出手机里的客户反馈,“福建那家做潮牌卫衣的,去年用了我们的渐变花式纱线,一款‘落日橙’系列卖爆了,今年直接把订单量翻了三倍。”为了抓住这波需求,安泰纺业去年投入2000万升级染色车间,引入自动滴液系统和光谱检测仪,将有色腈纶条的颜色重现率从85%提升到98%,色号也从200多个扩展到500+,成了华东地区少数能快速响应“小批量、多色系”订单的企业。

生产端的底气,则来自黄厂带领的“硬核团队”。面对纺织行业对能耗和效率的双重要求,他们从2023年就开始推行“精益生产”:将老式纺纱机换成带自动落纱功能的智能设备,用工减少30%,单锭产量却提高15%;通过余热回收系统,把染色环节的蒸汽能耗降低20%,每年省下近百万成本。“现在车间的人均产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上个月还拿了张家港市‘绿色工厂’的牌子。”黄厂说着,带记者走到车间尽头的样品柜——里面陈列着从1993年的粗腈纶条,到如今的竹节花式纱、彩点腈纶纱,每一款样品旁都贴着“客户:XX品牌”“应用:运动服/家纺/玩具”的标签,像一本立体的行业变迁史。

“行业说‘需求端存忧虑’,但我们看到的是‘细分需求在爆发’。”李雄望着窗外厂区里等待装货的卡车,语气坚定,“安泰做了32年腈纶,最懂的就是‘把简单的原料做出不简单的价值’。下半年我们还要上一套生物降解腈纶试验线,争取明年把‘环保+色彩’的组合拳打出去——毕竟,纺织行业的春天,永远属于那些能给市场带来新颜色的人。”

车间里的机器还在轰鸣,新一批印着“安泰纺业”字样的腈纶纱正通过传送带流向仓库,它们将在一周后变成T恤上的一抹亮色、玩偶身上的柔软触感,或是家纺面料里的独特纹理,继续编织着这家老牌纺企与时代共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