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32年创新引领,以千色纱线编织纺织业隐形冠军之路

安泰纺业:32年创新引领,以千色纱线编织纺织业隐形冠军之路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07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浓,但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节奏比盛夏的蝉鸣更显热烈。市场部经理李雄拿着刚打印好的行业报告,快步走向生产部,黄厂长正盯着中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记录着有色腈纶条的染色进度——这是昨天刚接到的欧洲订单,客户要求3天内出样。

“黄厂,你看这份1-5月的出口数据,”李雄把报告递过去,指尖点在“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8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那一行,“咱们的腈纶纱最近三个月的出口询盘量,正好跟着这个趋势往上走,尤其是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问有色腈纶条和花式纱线的客户特别多。”

黄厂长抬头笑了笑,指着屏幕上的色牢度检测曲线:“巧了,上周刚调试好的智能染色系统,现在有色腈纶条的色牢度能稳定在4级以上,比欧洲标准还高0.5级。你说的那个意大利设计师品牌,昨天要的‘雾灰蓝’色号,今天上午就能出样。”

这样的默契,在安泰纺业32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成为常态。1993年建厂时,这家位于张家港的纺织企业还只生产单一规格的腈纶纱;如今,它已成长为国内腈纶纱线领域的隐形冠军,产品线覆盖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各类花式纱线,合作客户包括国内外数十家知名服饰品牌。这份底气,既来自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更源于对生产工艺的极致打磨。

“你注意到没,SW纺织制造指数6月底到7月初涨了1.0%,虽然跑输大盘一点,但行业整体在回暖。”李雄翻到下一页报告,“不过服装家纺指数持平,说明传统产品不好做了。客户现在要的不是‘能用’,是‘好用+好看’。上个月宁波的客户订了一批‘竹节腈纶纱’,就是看中它既有腈纶的保暖性,又有竹节纹理的设计感,做成秋冬毛衣特别有质感。”

“可不是嘛,”黄厂长带着李雄走到新投产的花式纱线生产线前,机器正将彩色腈纶纤维与涤纶丝交织,吐出一缕缕带着螺旋花纹的纱线,“这条线是今年初上的,一天能出8种新花型,以前用老设备,三天才能调一个花型。现在客户要‘小批量、多批次’,我们的响应速度必须跟上。”他指着旁边的原料库,“你看,最近棉花价格波动不小,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这周涨了0.6%,国际棉价反而跌了1.3%,但咱们用的腈纶原料供应链稳定,成本受棉价影响小,这也是客户愿意选择我们的原因之一。”

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厂,安泰纺业建立了全流程品控体系。在质检室,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腈纶条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系统。“我们的腈纶条断裂强度能达到3.5cN/dtex,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2%,”黄厂长介绍道,“这得益于我们自主研发的‘低温牵伸工艺’,既能保证纤维韧性,又能降低能耗,去年还拿了张家港市的‘绿色制造奖’。”

下午三点,李雄的手机响了,是广东的合作伙伴打来的:“李经理,上次寄的‘彩虹段彩腈纶纱’样品收到了,品牌方很满意,先订500吨,8月底交货。”挂了电话,他笑着对黄厂长说:“搞定!这个订单能赶上三季度的出口旺季。”

夕阳透过车间的落地窗,给运转的机器镀上一层暖光。从1993年的小作坊到如今年产能超万吨的现代化企业,安泰纺业始终相信,纺织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变与不变”——变的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不变的是对品质的坚守。就像车间里那排挂着的腈纶纱样品,从最初的纯白到如今的128种基础色、上千种定制色,每一种色彩里,都藏着这家老牌纺企与时代同频的密码。

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安泰纺业正以32年的专业积淀为帆,以技术创新为桨,在腈纶纱线的细分赛道上稳步前行,用一根根有温度的纱线,编织着传统制造业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