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技术创新驱动功能性腈纶爆发,东盟订单翻倍引领行业转型

安泰纺业:技术创新驱动功能性腈纶爆发,东盟订单翻倍引领行业转型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6/04

张家港的初夏,微风带着长江口的湿润气息,吹拂着安泰纺业厂区里刚抽芽的香樟树。市场部经理李雄手里攥着一份东南亚客户的订单意向书,快步走向生产车间——这份来自印尼运动服饰品牌的需求,点名要“高色牢度、环保型有光腈纶纱”,数量比去年同期翻了近一倍。

“黄厂,你看这个,”李雄把意向书递给迎上来的生产部厂长黄伟,“东盟市场的运动服饰厂商现在对功能性纱线的需求涨得厉害,他们说我们去年送样的那款抗菌有光腈纶纱,在当地展会被抢着要。”

黄伟接过意向书,指尖划过“色牢度4-5级、节水工艺”的字样,眼角的皱纹舒展开:“这得归功于咱们三年前啃下的‘原液着色’硬骨头。你还记得不?那会儿行业里都用传统染色,耗水又容易褪色,咱们研发团队在车间泡了整整八个月,终于把48种色谱的环保腈纶条做稳定了,现在节水76%,色牢度也达标,这不,市场就找上门了。”

车间里,一条条泛着柔和光泽的腈纶条正从生产线末端涌出,有的带着渐变的莫兰迪色,有的则呈现出运动面料特有的哑光质感。这是安泰纺业深耕腈纶领域三十余载的缩影——自1993年在张家港建厂起,这家从长三角纺织集群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就专注于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花式纱线的研发与生产,如今已成为华东地区功能性腈纶材料的标杆供应商。

“现在行业趋势看得很清楚,”李雄望着生产线,语气笃定,“前阵子我们做市场分析,到2030年差别化率要从35%提到55%,阻燃、抗菌这些功能性产品是重点。咱们今年新上的导电腈纶纱生产线,就是瞄准了智能穿戴市场;还有家纺客户要的阻燃腈纶条,样品已经通过欧洲检测了。”他顿了顿,补充道,“出口市场也在变,欧美份额可能降到40%,但东盟、中东年增速有8%。我们上个月刚在迪拜设了办事处,黄厂,那边的高温环境,对纱线的耐热性要求高,咱们的抗紫外线腈纶纱得加速量产。”

黄伟点点头,指向车间另一侧的新设备:“放心,循环经济那条线也在调试了。现在再生腈纶占比才3%,未来要到12%,我们用回收的PET瓶片做原料,生产的再生腈纶条已经给几家环保家纺品牌送样,碳排放强度能降18%,这可是大趋势。”

说话间,一批刚下线的腈棉混纺色纱被打包完毕,准备发往广东的客户。“你看这个,”黄伟拿起一卷浅灰色纱线,“纯腈纶色纱今年市场规模要从120亿涨到150亿,混纺的从80亿到100亿,功能性的更厉害,50亿到70亿。咱们这三条产品线都跟上了,上个月刚接了个浙江客户的大单子,要十万米功能性腈棉色纱做户外帐篷,说是看中咱们纱线的抗撕裂性和色牢度。”

从1993年第一缕腈纶纱线在车间纺出,到如今产品覆盖48种色谱、功能性纱线年产能突破8000吨,安泰纺业的三十年,恰是中国纺织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缩影。当长三角的纺织集群面临产能西迁的挑战时,安泰选择用技术创新筑牢根基——在保持张家港总部研发与生产核心优势的同时,通过原液着色、再生原料等技术升级,将“绿色”与“功能性”刻进产品基因。

“下个月东南亚客户要来厂里考察,”李雄看着黄伟,两人相视一笑,“到时候让他们看看,咱们不仅能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纱线,还能帮他们降低30%的染色成本。这才是安泰在行业里站得住脚的底气。”

车间的机器声依旧沉稳,阳光下,那些缠绕在卷轴上的腈纶纱线,正折射出纺织业转型的微光——那是技术创新的光芒,也是一家老牌纺企与时代同频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