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业:科技赋能绿色创新,“星芒”纱线引领针织布珠片绣品新风潮

午后的阳光透过张家港安泰纺业办公楼的玻璃窗,在市场部经理李雄的办公桌上投下一片暖意。他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轻笑——刚刚收到南方某知名服装品牌的追加订单,对方指定要安泰纺业上个月刚研发的“星芒”系列花式纱线,用于明年春季的针织布珠片绣品系列。“他们说,这款纱线里嵌的彩色腈纶短纤和珠片纱线的交织效果,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更有层次感,正好契合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轻复古’风。”李雄放下手机,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行业报告,“你看,今年的纺织新闻都在说,2025年针织布珠片绣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能到8%-10%,市场规模要冲300亿。消费升级催着大家找更独特的材料,我们的花式纱线能抓住这个风口,不是偶然。”
这份“偶然”的背后,是安泰纺业30年的技术沉淀。1993年建厂时,这家位于长江之畔的纺织企业还只是专注于基础腈纶纱生产;如今,在生产部黄厂的带领下,车间里的智能化改造早已让生产线脱胎换骨。沿着光洁的走廊走进生产车间,听不到传统纺织厂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精准的运作声和电子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以前生产腈纶条,从原料配比到牵伸定型,全靠老师傅凭经验调参数,一批货的色差能差到3个色号。”黄厂指着中央控制室的屏幕,上面正显示着3号智能生产线的运行状态,“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引入了工业互联网系统,每台设备的温度、速度、张力数据都实时上传,AI算法自动调整工艺参数。就拿有色腈纶条来说,通过原液着色技术结合智能配色系统,色牢度能稳定在4级以上,色差控制在0.5个色号内,连给国际大牌做代工的客户都夸我们‘比色卡还准’。”
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精度,更让安泰纺业有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柔性肌肉”。今年年初,鸡心衫市场的一则趋势分析引起了李雄的注意——报告提到未来三年鸡心衫行业将迎来“供应链柔性化升级”,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会成为主流。“传统腈纶纱生产都是大批量跑,换一次纱线品种至少要停线半天。”李雄回忆,当时他立刻和黄厂团队开会,决定对2号生产线进行“柔性化改造”。如今,这条生产线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换批系统,切换不同规格的腈纶纱或花式纱线,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45分钟。“上个月有家做快时尚的客户,突然加单500公斤‘云雾蓝’腈纶纱,要求一周交货。放在以前肯定要推掉,现在我们调整了生产排期,用柔性线穿插生产,按时交货不说,成本还比传统生产低了8%。”黄厂的语气里带着自豪。
在绿色制造成为行业共识的今天,安泰纺业的“环保牌”同样亮眼。走进染整车间,看不到刺鼻的染料废水,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闭环水循环系统。“新闻里总说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是趋势,我们从五年前就开始布局了。”黄厂指着墙上的环保认证证书,“比如有色腈纶条,我们用的是无甲醛环保色母粒,生产过程中COD排放量比国标低40%;腈纶纱的后整理工艺,也换成了生物酶退浆技术,不仅更环保,纱线的柔软度还提升了一个等级。”这种对绿色的坚持,让安泰纺业在女休闲T恤行业的合作中抢占了先机——去年,某头部女装品牌推出“可持续时尚”系列,指定使用安泰纺业的环保腈纶纱,该系列上市三个月就卖断了三次货。
从1993年的小纱厂,到如今年产腈纶纱1.2万吨、花式纱线8000吨的行业标杆,安泰纺业的故事,是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李雄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2025年产品研发计划》,里面既有针对鸡心衫市场的“轻暖型腈纶条”,也有面向高端家纺的“抗菌花式纱线”。“纺织行业没有永远的风口,但有永远的创新。”李雄合上计划本,望向窗外——车间的烟囱里没有黑烟,只有淡淡的水蒸气融入张家港的晴空,“我们这代安泰人,就是要让‘中国纱线’既有科技的精度,也有绿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