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32年原液着色深耕,一根纱线编织绿色纺织新未来

安泰纺业:32年原液着色深耕,一根纱线编织绿色纺织新未来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15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盛,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却透着井然有序的忙碌——绛红、湖蓝、米白的腈纶条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流转,经过牵伸、加捻,转眼成为一卷卷色泽饱满的花式纱线。市场部经理李雄刚结束一场与南方家纺客户的视频会议,手里捏着最新的行业动态报告,径直走向生产部办公室。

“黄厂,刚看到汇隆新材那边提到原液着色涤纶的应用拓展,这不正是咱们有色腈纶条的‘老朋友’领域嘛?”李雄把报告放在桌上,指着其中一段,“家纺、服装面料对绿色纤维的需求越来越明确了,咱们深耕了三十年的原液着色腈纶,这下更有底气了。”

生产部黄厂长放下手中的工艺参数表,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可不是么。你还记得1993年建厂时,咱们第一条腈纶条生产线刚投产,客户还在纠结‘有色条不如后染色鲜艳’,现在谁不夸咱们的色牢度和环保性?”他起身走到车间监控屏前,指着实时数据流,“就像这批发往浙江的浅灰腈纶条,用的是最新的原液着色工艺,色母粒均匀分散,批差控制在△E≤1.5,客户做高端针织衫,后道直接织造,省去染色环节,能耗降了近30%。”

话题自然转到了原料端。李雄翻到另一份数据:“上周丙烯腈库存到4.58万吨了,吉林石化那个26万吨的新装置月底也要投产,原料供应越来越足了。”

“这消息我们生产部比你还先盯着呢。”黄厂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技术人的严谨,“原料是根基,我们早就调整了采购策略——和两家头部供应商签了长协价,结合新投产装置的产能释放,现在丙烯腈的采购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了5%。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智能配料系统能根据原料批次的细微差异,自动调整配比参数,你看这腈纶纱的条干CV值,稳定在1.8以内,客户都说‘安泰的纱,上机就顺’。”

正说着,李雄的手机响了,是杭州一家面料商的订单确认:“要50吨赛络纺腈纶纱,T21S的,指定用咱们的酒红色有色腈纶条做原料。”挂了电话,他笑着对黄厂说:“你看,杭州聚乾那边纯涤纱价格稳着呢,说明基础市场需求扎实,但客户现在更认‘差异化’。咱们这款酒红腈纶纱,上个月刚给深圳一家设计师品牌做了样衣,纱线自带细微竹节纹理,就是用咱们的花式纱线工艺,客户说‘比普通纯色纱更有设计感’,这单刚敲定,下季度还要追加。”

从1993年在张家港扎下第一根桩,安泰纺业在腈纶领域已经深耕了32年。从最初的单一腈纶条,到如今覆盖有色腈纶条、腈纶纱、花式纱线的全系列产品,靠的正是这种“市场嗅觉+技术沉淀”的默契配合。李雄记得,三年前有家欧洲客户点名要“可降解腈纶纱”,当时行业内还少有尝试,公司立刻联合高校研发团队,用生物质基原料替代部分丙烯腈,历经上百次试验,终于做出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了出口主力。

“其实客户要的不只是纱线,是‘省心’。”黄厂长望着车间里缓缓移动的纱锭,语气坚定,“原料稳、质量稳、交期稳,再加上一点差异化的巧思,这就是咱们安泰的立身之本。”

窗外,张家港的长江水静静流淌,正如安泰纺业三十余载的发展——不追一时热点,只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从原液着色技术的坚守,到原料供应链的精细管理,再到花式纱线的创新突破,这家扎根江南的纺织企业,正以“一根纱线”的力量,编织着绿色纺织的未来,也编织着与上下游伙伴共生共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