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AI赋能智慧纺织,以技术创新引领腈纶纱线新趋势

安泰纺业:AI赋能智慧纺织,以技术创新引领腈纶纱线新趋势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25

(正文)在江苏张家港的长江之畔,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一卷卷色泽鲜亮的有色腈纶条正从智能化生产线上缓缓输出,机械臂精准地将其码放整齐,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实时显示着每米纱线的张力、色牢度等参数——这是生产部黄厂最近带着团队调试的“AI质量溯源系统”的日常场景。“以前一条生产线要3个质检员轮班盯色号,现在系统能自动比对色卡数据库,偏差超过0.5%就会预警,效率提了40%,客户投诉率降了近七成。”黄厂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屏幕上的曲线笑道,“这多亏了李经理从广州带回来的‘智慧灵感’。”

黄厂口中的“智慧灵感”,源于市场部经理李雄月初参加的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会上专家提到,传统纺织业的‘痛点’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尤其是运动品牌,对材料的功能性、设计感要求越来越高。”李雄翻着手机里的会议笔记,指尖停留在一组数据上:安踏旗下户外品牌二季度流水增长50-55%,特步高端跑鞋索康尼增长超20%,“这些品牌要做轻量化、高弹的户外服饰,我们的腈纶纱线本身就有保暖性好、重量轻的优势,再加上花式纱线的纹理设计,不正好踩在需求点上?”

这个发现让李雄立刻拉着研发团队泡在了样品室。他们针对高端运动服饰的“轻量保暖”需求,将原有腈纶纱线的纤维细度从1.5D调整至1.2D,同时加入螺旋状的花式纱线结构,既保留了腈纶的蓬松度,又提升了面料的透气性。“你摸这个,”李雄拿起一卷灰蓝色的纱线递给记者,“这是给某户外品牌定制的‘云感纱’,用了我们的有色腈纶条直接纺制,省去了后期染色环节,色牢度比传统工艺高3级,现在已经通过了他们的测试,下个月就要批量供货。”

而在生产端,黄厂的团队正将这份“市场洞察”转化为实打实的产能。“李经理说越南那边的纺织出口6月同比增长13.5%,东南亚客户最近询价特别多,尤其是有色腈纶条,他们嫌本地染色成本高,我们的‘一步法’着色工艺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黄厂带着记者走到新投产的智能配色车间,只见几台搭载AI算法的配色机正在自动调配色浆,“以前调一个新色号要试3-5次,现在系统根据客户提供的色卡照片,能直接生成配方,一次成功率从60%提到了92%,交货周期从15天压缩到7天。”

面对7月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本周上涨1.8%),安泰纺业的“腈纶优势”愈发凸显。“腈纶作为化纤原料,价格波动比棉花小,而且我们和上游丙烯腈供应商签了长期协议,成本控制得比较稳。”李雄解释道,“最近不少做家纺的老客户都在增加腈纶纱的采购比例,毕竟在保暖性上,腈纶和羊毛接近,但价格只有羊毛的三分之一,对追求‘高性价比’的品牌来说太香了。”

从1993年建厂时的几条传统纺纱线,到如今拥有20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超万吨的腈纶制品标杆企业,安泰纺业的30年,正是中国纺织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围”的缩影。“上个月乌鲁木齐那场招聘会,我们也去了,带回来20多个纺织工程专业的年轻人。”李雄望着车间里忙碌的年轻技工,眼里有光,“行业在变,年轻人带来的新思路、新技术,加上我们30年积累的工艺底子,安泰要做的不只是‘跟趋势’,更要‘造趋势’——让每一根腈纶纱线,都能织出市场需要的未来。”

夕阳下,满载着有色腈纶条的货车缓缓驶出工厂大门,车身上“安泰纺业——让色彩更生动,让织物更有温度”的标语,在余晖中格外醒目。这或许就是一家老牌纺织企业穿越周期的秘诀:以市场为眼,以技术为脚,在每一个行业变革的路口,都能稳稳踩住时代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