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32年深耕腈纶领域:原液着色技术引领绿色纺织新赛道

安泰纺业32年深耕腈纶领域:原液着色技术引领绿色纺织新赛道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16

7月的张家港,暑气渐浓,安泰纺业的办公楼里却透着一股冷静的忙碌——市场部经理李雄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行业新闻凝神思索,屏幕上赫然是汇隆新材关于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用的最新动态。“原液着色这条赛道,果然越来越热闹了。”他指尖划过屏幕,目光落在“家纺面料、服装面料”几个字上,随即拨通了生产部的电话,“黄厂,刚看到汇隆的消息,原液着色纤维在下游的渗透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还快,咱们的有色腈纶条最近订单量得再盯紧点。”

电话那头,生产部黄厂的声音带着车间特有的沉稳:“放心,李经理,原料那边有新情况,吉林石化的26万吨丙烯腈装置月底就要投产了,咱们的腈纶原料供应这下更稳了。上周山东海江检修时,我们提前跟利华益锁定了7900元/吨的丙烯腈价格,现在库存里的原料足够支撑三季度的生产,成本控制得住。”

这场对话背后,是安泰纺业32年深耕腈纶领域的行业敏锐度。自1993年在张家港建厂起,这家企业就锚定了腈纶纱、腈纶条及花式纱线的细分赛道,尤其在有色腈纶条(原液着色腈纶)上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不同于传统染色工艺,原液着色在纤维生产过程中直接融入色母粒,省去后道染色环节,不仅节水减排超60%,色牢度还能提升3-4级,这正是现在家纺、服装品牌追捧的‘绿色纤维’。”李雄解释道,汇隆新材的动态恰恰印证了市场对原液着色技术的认可,而安泰的有色腈纶条凭借“色彩饱和度高、批次稳定性强”的优势,早已打入国内头部家纺企业的供应链。

原料端的波动,是纺织企业的“必修课”。7月初山东海江13万吨丙烯腈装置临时检修的消息传来时,安泰纺业的供应链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预案。“丙烯腈是腈纶的核心原料,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黄厂带着记者走进车间,指着中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我们跟吉林石化、利华益等头部供应商保持着深度合作,他们的产能变动、库存数据我们都实时跟踪。这次吉林石化新装置投产,国内丙烯腈库存增至4.58万吨,供应端宽松后,我们通过‘长单+现货’结合的采购模式,把原料成本稳定在了合理区间,确保下游客户拿到的有色腈纶条价格有竞争力。”

在车间的另一端,几台德国进口的花式纱线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彩色的腈纶纤维经过加捻、包缠,变成一卷卷具有竹节、圈圈效果的花式纱线。“这是我们今年刚推出的‘幻彩系列’,用的就是自主研发的多色原液着色腈纶条,一根纱线能呈现渐变效果,已经接到了好几笔来自杭州女装品牌的订单。”黄厂的语气里带着自豪。从基础的腈纶条到定制化的花式纱线,安泰纺业通过“原料-工艺-产品”的全链条把控,年产能已突破1.2万吨,产品覆盖江浙沪、珠三角等纺织产业集群,与罗莱家纺、水星家纺等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2年了,我们从最初的小作坊做到现在的行业隐形冠军,靠的就是‘盯着市场走,跟着技术跑’。”李雄望着窗外厂区里飘扬的旗帜,眼神坚定,“现在下游品牌都在讲‘可持续时尚’,原液着色腈纶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实现色彩创新,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接下来,我们计划把有色腈纶条的颜色库从现在的200多种扩展到500种,还要开发抗菌、阻燃等功能性产品,让安泰的纱线不仅‘好看’,更‘好用’。”

从张家港的一隅到辐射全国的纺织供应链,安泰纺业用一根根腈纶纱线编织着自己的故事。在原液着色成为行业趋势的今天,这家老牌企业正以32年的积累为基,以市场敏锐为翼,在绿色纺织的赛道上继续前行,让更多环保、多彩的面料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