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三十年腈纶匠心路,绿色创新领航纺织新未来

安泰纺业:三十年腈纶匠心路,绿色创新领航纺织新未来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08

七月的张家港,长江口岸的风带着夏末的湿热,吹进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黄厂站在中控室的大屏前,指尖划过实时更新的能耗监测曲线,“上周刚把三号车间的烘干系统换成变频热泵,单条腈纶条生产线能耗降了8%,李经理那边的客户反馈怎么样?”

市场部经理李雄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刚打印的港口库存报表,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得微卷:“张家港港口的进口棉库存这周又降了3.51%,现在只剩4.05万吨了。刚才南方的老客户打电话,说棉纱原料成本涨得厉害,问咱们的有色腈纶条能不能多供两批——他们新出的秋冬童装系列,就指着咱们那个‘雾灰渐变’色号做主打呢。”

这场对话,是安泰纺业三十年发展中寻常的一幕,却藏着这家江苏老牌纺企在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的密码。自1993年在张家港这片纺织沃土扎根,安泰纺业从最初的单一腈纶纱线生产,到如今成为涵盖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花式纱线的综合性供应商,靠的正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捕捉。

“你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纱产量同比增长7.0%,但利润却降了5.0%。”李雄把报表摊在桌上,指着进口棉库存曲线,“棉价波动大、进口库存持续走低,下游客户都在找更稳定的替代方案。咱们的腈纶产品本身就有保暖性好、色彩牢度高的优势,现在再加上‘有色腈纶条直接纺纱’的工艺,客户省去染色环节,成本能降15%以上,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黄厂闻言点头,调出生产排期表:“上个月刚接到山东一家针织厂的订单,他们要做一批‘竹节雪花纱’,用在瑜伽服面料上。这种花式纱线对纤维配比要求极高,咱们的研发团队花了两周调整混纺工艺,现在日产能稳定在3吨,客户验厂时连说‘比进口纱线的批次稳定性还好’。”他顿了顿,指向车间外的光伏板,“而且咱们早就响应工信部的节能号召,去年投建的1.2万平方米光伏电站,现在能满足30%的生产用电,上个月工信部刚发布的丝绸领域能耗标准,虽然不直接针对腈纶,但‘绿色生产’的大方向,咱们走在前面了。”

三十年的深耕,让安泰纺业在细分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口碑。从为国内头部运动品牌提供保暖腈纶纱,到给跨境电商定制“马海毛混纺花式纱”,产品早已走出张家港,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去年冬天,一款用安泰“彩虹段彩腈纶条”织成的围巾,在某社交平台单月销量突破10万条,背后是生产车间24小时不停机的赶工——黄厂至今记得,当时为了调出客户要的“落日橙渐变”,染色车间的老师傅带着团队连续三天调试色浆配比,最终让每米纱线的色彩过渡误差控制在0.5厘米内。

“最近行业里都在说纱产量增长,但光有量不行,得有‘不一样’的东西。”李雄望着窗外码头上等待装货的集装箱,里面正堆放着发往浙江的腈纶纱订单,“你看那些涨得好的纺织企业,要么有技术壁垒,要么能快速响应市场。咱们在张家港守着港口优势,原料运输快;三十年的工艺积累,让我们能把客户的‘想法’变成‘纱线’——上周有个客户想要‘像云朵一样软的纱’,我们用1.2D超细腈纶纤维混纺,现在样品已经寄过去了,反馈说是‘摸到了春天的感觉’。”

车间里,机器的嗡鸣伴着纤维流动的轻响,一卷卷染成莫兰迪色系的腈纶条正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即将变成纱锭送往全国各地。李雄和黄厂并肩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夕阳给“安泰纺业”四个鎏金大字镀上暖光——这家从1993年走来的企业,正以腈纶为笔、以匠心为墨,在纺织行业的新蓝图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