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业原液着色腈纶技术旋风:引领长三角纺织业绿色变革新潮流

2025年仲夏,长三角纺织业的热浪里,一股关于“原液着色腈纶”的技术旋风正悄然改变行业格局。在江苏张家港,这座承载着中国纺织业半世纪变迁的城市,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一卷卷色泽饱满的有色腈纶条正从智能化生产线上缓缓输出——这是企业成立32年来,对“绿色纺织”趋势最坚定的回应。
“从去年开始,客户的询价单里‘环保’‘色牢度’‘节水’这三个词出现的频率至少翻了三倍。”安泰纺业市场部经理李雄翻动着手中的市场分析报告,指尖停留在一组数据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占全国62%的产能,这里的品牌客户对技术迭代的敏感度最高,他们要的不只是‘有颜色的纱线’,而是能帮他们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解决方案。”这份洞察,正源于安泰纺业扎根长三角纺织产业带的先天优势。自1993年建厂起,这家企业便以腈纶纱、腈纶条为主营方向,如今更将有色腈纶条和花式纱线打造成核心竞争力,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生产实力的,正是生产部黄厂带领的技术团队。在车间的中控室里,黄厂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介绍:“传统染色工艺要经过煮练、染色、固色等七八道工序,耗水量大不说,色牢度最多到3级。我们现在做的原液着色腈纶,是在纺丝前就把色母粒均匀混入原料,一步成型。”他身后的生产线旁,技术人员正在抽检一卷宝蓝色腈纶条,检测仪器显示光泽度83度,色牢度4-5级——这组数据不仅达到国际标准,更意味着较传统工艺节水76%,“相当于每条生产线每年能省下一个小型水库的水量。”黄厂的语气里带着自豪,“为了突破48种色谱的稳定生产,我们团队在色母粒配比和纺丝温度控制上磨了整整18个月,现在连最难调的莫兰迪色系都能做到批量化生产。”
这一技术突破,恰与2025年纺织业的核心趋势同频共振。今年行业明确将原液着色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预计可减少染整环节碳排放35%,而安泰纺业正是完成中试产线布局的12家头部企业之一。在黄厂的带领下,企业去年投入2000万元升级的5条智能化生产线,如今正满负荷运转,不仅能生产常规有色腈纶条,还能延伸出抗菌、阻燃等功能性产品,“差别化率提升是行业必然,我们的花式纱线生产线已经能把原液着色腈纶和羊毛、棉混纺,做出的圈圈纱、竹节纱在童装和家居服领域特别受欢迎。”
市场的反馈印证了战略的前瞻性。李雄透露,今年上半年安泰纺业的有色腈纶条销量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订单占比提升至30%,“以前出口主要是东南亚的中低端市场,现在欧洲品牌主动找上门,他们看中的就是我们的环保指标和色牢度稳定性。”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中西部省份因电费优惠引发的产能西迁趋势,安泰纺业选择“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策略,“我们在张家港的工厂靠近港口和原料基地,物流成本低,加上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与其迁移产能,不如把优势做深。”李雄说,企业正在规划建设第二条原液着色生产线,目标是将色谱扩展到60种,功能性产品占比提升至50%。
从1993年的传统腈纶生产,到如今以原液着色技术引领绿色转型,安泰纺业的32年,正是中国纺织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缩影。在车间的尽头,一卷卷打包好的腈纶产品即将发往浙江的服装品牌,它们将被制成秋装面料,带着张家港纺织人的匠心,走进千家万户的衣橱。而在安泰纺业的研发中心,新的实验数据正在生成——关于循环再生腈纶的技术攻关,又将为这家企业写下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