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业:绿色创新双驱动,三十载腈纶专家织就行业新标杆

午后的阳光透过张家港安泰纺业办公楼的玻璃窗,在会议室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市场部经理李雄指尖划过一份刚打印好的行业报告,抬头看向对面的生产部厂长黄伟:“老黄,你看盛虹印染刚推出的全流程无氟方案,还有上海洁宜康在功能纺织品上的动作,这股‘绿色+创新’的风,咱们得跟上。”
黄伟放下手中的腈纶条样品,指腹摩挲着那抹均匀的靛蓝色:“你说的没错。上周车间刚完成第三套低盐染色设备的调试,现在这批有色腈纶条的COD排放比去年降了18%,色牢度反而提升到4.5级以上。昨天浙江那家户外品牌还打电话来,说我们的环保腈纶条比他们之前用的进口货成本低12%,但耐光性一点不差。”
这场对话背后,是安泰纺业三十余载深耕纺织行业的底气。1993年在张家港这片纺织热土扎根时,这家企业就以腈纶纱线为起点,从最初的单一产品线,逐步发展为覆盖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花式纱线的综合性供应商。如今走进其占地80亩的生产基地,智能化络筒机与传统捻线工艺在车间里和谐共生,年产能超8000吨的生产线,早已成为华东地区腈纶制品的重要供应枢纽。
“不只是环保,国际市场的风向也得盯紧。”李雄翻到报告里下半年展会信息那页,“7月纽约面料展、8月圣保罗纺织展,这两个场子我们连续参加五年了,今年的重点得放在‘可持续花式纱线’上。”他拿起一团嵌着再生纤维的圈圈纱,“去年欧美客户就反馈,消费者越来越在意纱线的‘故事感’,比如是不是用了环保染料,有没有创新结构。我们研发部刚出的这款‘云絮纱’,用腈纶和再生聚酯混纺,既有腈纶的蓬松保暖,又能通过特殊捻度做出立体纹理,样品已经寄给纽约的合作商了。”
黄伟接过纱线揉了揉,眼里带着生产人的严谨:“要说创新,咱们的‘彩虹条’技术才算真本事。传统腈纶条染色得先纺后染,损耗率高还容易有色差,我们改成原液着色工艺,在熔体阶段就注入色母粒,一次成型就能做出渐变、段彩效果。上个月给深圳那家设计师品牌做的‘极光条’,他们直接拿去做了2026春夏系列的主打面料,订单量比上季翻了一倍。”
这样的技术突破,源于安泰纺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在公司的技术中心,十余名纺织工程师常年与江南大学纺织研究所合作,针对腈纶材料的改性、功能性后整理等课题开展攻关。去年推出的抗菌腈纶纱,正是通过在纤维中植入纳米银离子,让成品织物具备持续抑菌效果,目前已成为多家婴幼儿服饰品牌的指定用料。
“从1993年给本地毛纺厂供基础腈纶纱,到现在给国际品牌做定制化花式纱线,这三十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把腈纶玩透。”李雄望着窗外厂区里飘扬的厂旗,语气里带着自豪,“下个月纽约展,我们不仅要带产品,还要把‘原液着色腈纶条’的生产工艺流程做成VR展示,让客户亲眼看看,中国纺织企业是怎么用技术创新,把‘绿色’和‘时尚’拧成一股绳的。”
会议室的时钟指向三点,黄伟起身准备回车间:“那我让质检部把发往巴西的那批抗起球腈纶纱再抽查一遍,圣保罗展的样品可不能出岔子。”李雄笑着点头,目光落回那份行业报告上,在“绿色变革”四个字旁轻轻画了个圈——那里,藏着安泰纺业下一个三十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