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业:AI赋能织新篇,智启纺织未来新丝路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盛,但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却透着一股专注的活力。市场部经理李雄刚从广州“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回来,手里还攥着一份密密麻麻的笔记,径直走向了生产部。“黄厂,这次大会真是开了眼界,‘AI织新・智启未来’不是空话,咱们车间那套智能监测系统,这下可算找着‘用武之地’了。”
生产部的黄厂长正盯着中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闻言抬头笑了:“你说的是咱们上个月刚投用的腈纶条质量追溯系统吧?现在每一批有色腈纶条从染料配比到牵伸速度,AI都能实时记录调整,染色均匀度比以前提升了15%,客户反馈都说‘颜色正得像从色谱上扒下来的’。”两人并肩走到车间的智能化生产线旁,机械臂正精准地将卷绕好的腈纶纱码放整齐,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当前批次:高弹腈纶纱,订单来源:浙江户外服饰品牌”——这正是李雄从大会上捕捉到的新信号:随着消费回暖,户外功能性服饰、个性化家纺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这份判断很快被市场数据印证。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1-6月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达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出口纺织品服装1439.8亿美元,同比上涨0.8%;连以纺织出口见长的越南,6月纺织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也回升至13.5%。“这些数字背后,是品牌客户对‘差异化面料’的迫切需求。”李雄翻着笔记本,“大会上有设计师提到,现在消费者不仅要保暖、耐穿,还得‘有腔调’——颜色要独特,纹理要新颖,这恰好是咱们的强项。”
作为1993年就在张家港扎根的纺织老兵,安泰纺业从最初的单一腈纶纱生产,到如今覆盖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花式纱线的全品类布局,靠的正是这种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嗅觉。“就拿有色腈纶条来说,三年前我们就预判到‘无水印染’和‘高色牢度’会成为主流,黄厂带着研发团队泡在车间三个月,硬是把环保染料的上色率从85%提到了98%,现在我们的莫兰迪色系腈纶条,色牢度能达到4级以上,欧洲的家纺客户直接把订单量翻了一番。”李雄指着仓库里码放整齐的彩色纱锭,“还有花式纱线,今年开发的‘竹节+提花’复合工艺,刚推出去就被深圳一家潮牌看中,用在秋季卫衣设计上,样品刚寄过去,对方就追加了200吨订单。”
黄厂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技术人的骄傲:“生产端可不能拖后腿。去年我们投入2000万升级了五条生产线,现在腈纶纱的日产能提升到300吨,而且通过AI智能排产,小批量、多批次的花式纱线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到7天。你还记得去年那家做宠物家纺的客户吗?他们要的‘马海毛风格腈纶纱’,以前小批量生产很麻烦,现在智能调机系统半小时就能换型,客户当场就签了全年合同。”
三十余年的深耕,让安泰纺业在行业里攒下了实打实的口碑。从为国内头部服装品牌供应基础腈纶纱,到为跨境电商平台定制“轻量化、高蓬松”的腈纶条,再到近两年拓展的户外、家纺、宠物用品等新领域,公司的产品矩阵始终跟着市场需求“进化”。“上个月收到老客户的反馈,说用我们的腈纶纱做的滑雪服内衬,保暖性比同行高10%,重量却轻了8%。”李雄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别人追热点,我们造‘支点’,用扎实的工艺和产品,帮客户在市场上站得更稳。”
车间里,新一批花式纱线正从机器中缓缓吐出,色彩交织间,仿佛能看到未来服饰的时尚轮廓。从1993年的张家港小厂,到如今拥有300多名员工、年产能超10万吨的腈纶制品供应商,安泰纺业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证明:在纺织这个传统行业里,真正的“新丝路”,从来都是用对趋势的洞察、对技术的执着,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敬畏,一针一线织出来的。而当AI技术与传统纺织碰撞出火花,当市场需求与产品创新同频共振,这家扎根江南的纺织企业,正以更从容的姿态,在“智启未来”的赛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