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三十载匠心坚守,以稳应变织就腈纶产业柔韧未来

安泰纺业:三十载匠心坚守,以稳应变织就腈纶产业柔韧未来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13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渐浓,安泰纺业的生产车间里却透着一股井然有序的忙碌——绛红色的腈纶条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流转,经过牵伸、加捻,转眼变成一卷卷蓬松柔软的腈纶纱;隔壁的花式纱车间,竹节纱、圈圈纱在精密仪器的操控下呈现出灵动的纹理,这些即将发往浙江、广东的订单,正带着安泰纺业三十余载的纺织匠心,奔赴下游服装品牌的生产线。

“李经理,刚收到原料部的最新数据,吉林石化那套26万吨的丙烯腈装置月底就要投产了,咱们之前谈的长单价格可以再敲定一下。”生产部黄厂长拿着一份报表走进市场部办公室,额角还带着刚从车间巡查回来的薄汗。市场部经理李雄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丙烯腈市场周报沉思,闻言抬眼一笑:“我正看山东海江的检修消息呢,他们13万吨装置从7号停到17号,短期供应有点紧,但吉林石化的新产能一上来,三季度原料供应应该能稳得住。”

这场对话背后,是安泰纺业作为腈纶领域深耕者的市场敏锐度。自1993年在张家港扎根,这家以腈纶纱、腈纶条、有色腈纶条及花式纱线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早已习惯在原料市场的波动中寻找确定性。近期丙烯腈市场的微妙变化,恰是他们展现“以稳应变”能力的注脚——截至7月10日,国内丙烯腈行业产能利用率微升至76.20%,周产量8.31万吨;而一周前,利华益的现货报价刚下调50元/吨至7900元/吨出厂。“上游价格像钟摆,我们得做那个稳住钟摆的人。”李雄指着办公桌上的“三色预警机制”图表解释,“红色对应原料价格飙升,启动库存应急方案;绿色是供应宽松期,趁机锁定长单降成本;现在这种‘绿中带黄’的过渡期,正好是我们调整产品结构的窗口期。”

这份“以变应变”的底气,来自安泰纺业对产业链的深度把控。在黄厂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占地200亩的生产基地:车间里,从德国引进的HSR高速并条机正将雪白的腈纶条梳理得均匀细密,“这是我们去年刚升级的设备,把腈纶条的不匀率控制在1.5%以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黄厂长拍拍机器外壳,“下游客户用我们的腈纶条纺高支纱,断头率能降20%,这就是技术的价值。”更引人注目的是隔壁的色纺车间,数十种颜色的腈纶条在密闭管道中混合,最终变成柔和的莫兰迪色系纱线。“传统腈纶纱需要后道染色,现在客户更爱‘拿来就能用’的有色腈纶条,我们的色牢度能做到4级以上,比国标还高半级。”李雄补充道,这种“一站式色纺方案”正成为安泰的王牌产品,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5%,尤其受快时尚品牌青睐。

面对近期腈纶价格可能因原油波动、关税谈判等因素出现的“双向波动”,安泰纺业早已布下“缓冲垫”。“我们的智能仓储系统能实时监控原料库存,现在4.58万吨的行业库存水平下,我们的丙烯腈储备量维持在30天安全线以上,既不会因短期检修断供,也不会盲目囤货占用资金。”黄厂长打开手机上的生产管理APP,屏幕上跳动着各产线的能耗、合格率数据,“上个月刚完成的‘煤改气’改造,让单位能耗降了8%,就算原料价格小涨,我们也能通过降本消化一部分压力。”

三十载风雨兼程,安泰纺业从最初的单一腈纶纱生产,成长为拥有8万吨年产能、覆盖全国200余家客户的行业中坚。当被问及“秘诀”,李雄望向窗外厂区里那排1993年种下的香樟树:“纺织业拼的不是一时快慢,是细水长流的坚守。就像这些树,扎根深了,就不怕风吹雨打。”如今,伴随着吉林石化新装置投产带来的原料供给优化,安泰纺业正计划将有色腈纶条的产能再扩2万吨,让更多带着“张家港智造”印记的纱线,织就中国纺织的柔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