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安泰纺业:智能化生产驱动腈纶纱持续领跑,订单潮涌彰显行业龙头实力

安泰纺业:智能化生产驱动腈纶纱持续领跑,订单潮涌彰显行业龙头实力
李伟,市场部经理
25/07/23

七月的张家港,长江水裹挟着夏末的湿热漫过堤岸,而安泰纺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市场部经理李雄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行业报告,快步走进生产部办公室时,黄厂长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生产数据皱眉——屏幕上,代表腈纶纱产量的曲线正以45度角向上攀升,"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超产了,"黄厂长抬头看见李雄,指了指数据,"你那边的订单还在追加?"

"何止追加,"李雄把报告摊开在桌上,指着"2025年中国腈纶混纺纱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8.2%"的字样,"服装和家纺品牌的需求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上周浙江一家头部羽绒服企业刚敲定了三季度的高支腈纶纱订单,点名要我们100支的'云柔系列',说要做今年冬天的高端轻薄款。"他顿了顿,指尖划过报告里"需求受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拉动"的段落,"你看,这趋势和我们年初预判的完全对上了——消费者要更轻、更暖、更环保的面料,而腈纶的保暖性和蓬松度正好踩在点上。"

黄厂长闻言走到车间监控屏前,画面里,全自动络筒机正将雪白的腈纶纱线卷绕成规整的筒子,旁边的有色腈纶条生产线则流淌着马卡龙色的纤维条。"这得归功于我们去年改造的那两条智能化生产线,"他指着屏幕角落的能耗监测数据,"以前换色至少要停机两小时,现在通过智能调色系统,40分钟就能切换颜色,而且色牢度能稳定在4.5级以上。就像上个月投产的'极光紫'色号,李经理你当时说家纺市场需要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我们从实验室打样到量产只用了18天,客户收到样纱时连说'比意大利进口的还快'。"

说话间,李雄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原料供应商发来的丙烯腈价格更新。他扫了一眼信息,抬头笑道:"正好说到原料,山东海江那套13万吨的装置上周停车检修,不少同行都在抢现货,咱们倒是稳得住——上个月我去吉林石化谈合作时,他们扩建的26万吨装置月底就要投产,我们已经签了优先供货协议,原料成本能压下来5%。"他想起1993年建厂时,公司还在为几吨腈纶原料的运输发愁,如今却能通过全国供应链网络提前布局,"从张家港一个小作坊,到现在年产能3万吨的腈纶纱生产基地,这32年没白干。"

黄厂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技术人的骄傲:"光有原料还不够,得有真本事。你还记得去年河北那家企业申请的原液着色专利吗?"他指的是新闻里提到的"原液着色腈纶黑色纤维制备方法","其实我们早在2018年就组建了原液着色研发团队,现在不仅能做黑色,像汽车内饰用的阻燃腈纶条、医疗防护用的抗菌腈纶纱,都是我们的看家本事。就说上个月给江苏一家车企供的阻燃腈纶条,氧指数达到32,远超国标,客户直接把全年订单都给了我们。"他顿了顿,指向车间尽头的研发中心,"里面20多个工程师,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腈纶的性能再提一提——毕竟行业在进步,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都增长4.9%了,咱们可不能掉队。"

正说着,车间广播里传来质检员的声音:"批次A3821腈纶条检测合格,色牢度4.5级,断裂强度3.2cN/dtex。"黄厂长松了口气,转头对李雄笑道:"这是给广东家纺客户的'雾蓝'色号,他们要用来做今年秋冬的窗帘系列,说我们的色条比染色纱省了30%的印染成本,还没污染。"李雄拿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可不是嘛,上周市场部做客户回访,85%的客户都说'安泰的腈纶条,颜色正、损耗小',这话听着比啥都舒坦。"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两人身后的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里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93年,安泰纺业的第一批工人在简陋的厂房前合影,身后是几台老旧的纺纱机。如今,照片旁的电子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实时数据:今年上半年,安泰纺业腈纶纱产量同比增长6.2%,有色腈纶条订单量增长30%,合作客户覆盖全国28个省市,其中不乏波司登、罗莱家纺这样的行业龙头。

"下个月行业峰会,咱们得带最新的'抗菌腈纶纱'去,"李雄收起报告,眼里闪着光,"听说现在运动服饰品牌都在找这种功能性纱线,咱们的产品抑菌率能到99%,肯定能拿下单子。"黄厂长点点头,转身走向车间,"我这就去安排中试,争取峰会前出样品。"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似乎更响亮了些,那些流淌的腈纶纤维,正顺着生产线织就安泰纺业的下一个三十年——从长江之畔的小厂,到纺织行业的腈纶专家,这故事里藏着的,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坚守,更是一个老牌纺织企业与时代同频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