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紡業AI賦能智造升級:以精準材料創新搶占高端運動戶外賽道

(正文)在江蘇張家港的安泰紡業生產車間,生產部黃廠正盯著螢幕上跳動的數據流——新上線的AI智能配色系統正將一批孔雀藍的有色腈綸條色號誤差控制在0.5ΔE以內,這比行業平均標準提升了近60%。「李經理剛發來的運動品牌第二季報告,戶外品類增長50%以上,咱們這批針對戶外服飾的高耐候腈綸紗,得趕在月底前交付。」黃廠對身旁的技術員說,指尖在觸控屏上劃出生產排期曲線,系統自動匹配了最優工藝參數。
市場部經理李雄的辦公桌上,攤開的行業報告裡,「安踏戶外50-55%增長」「索康尼高端跑鞋20%+增長」的標註格外醒目。「高端運動和戶外賽道的爆發,本質是材料需求的升級。」他指著報告裡的圖表解釋,「傳統運動服飾用棉紡多,但戶外場景需要更輕、更保暖、耐摩擦的材料,腈綸的特性正好契合。比如我們的腈綸紗線,通過中空截面技術能讓面料比傳統棉紡輕30%,回潮率低於4%,潮濕環境下保暖性仍能保持90%以上,這正是戶外品牌急需的『輕量化保暖』解決方案。」
這種對市場的敏銳捕捉,早已刻進安泰紡業的基因。自1993年建廠以來,這家從張家港起步的紡織企業,始終以腈綸系列產品為核心,從最初的單一腈綸條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的全品類佈局,背後是對行業趨勢的深度洞察。今年7月廣州舉辦的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上,李雄帶著團隊全程參與,「AI不是簡單的自動化,而是讓生產更懂市場。」他舉例,針對特步索康尼這類高端跑鞋對「設計感+功能性」的雙重需求,公司的花式紗線生產線引入AI花型設計系統,設計師輸入「輕量支撐+動態紋理」需求,系統能在2小時內生成10組紗線結構方案,比傳統人工設計效率提升8倍,「上個月給索康尼新款跑鞋定製的竹節腈綸紗,就是這麼『算』出來的,既有視覺衝擊力,又能通過紗線捻度變化增強鞋面支撐性。」
在生產端,黃廠的團隊正將這種「AI賦能」落到實處。走進安泰紡業的智能化車間,6條連續式腈綸條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每條線配備32個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纖維含水率、牽伸倍數等16項參數。「以前調一次色號,老師傅得試產3-5批,現在AI系統通過歷史數據建模,首批試產合格率就能達到95%。」黃廠指著中控螢幕上的有色腈綸條生產數據,「像最近爆火的『極光紫』色號,我們從接到訂單到批量生產只用了72小時,比行業平均週期縮短一半,這就是應對高端品牌『小單快反』需求的底氣。」
深耕腈綸領域32年,安泰紡業早已形成從原料研發到成品交付的全產業鏈能力。其年產能超萬噸的腈綸條生產線,採用德國賜來福設備,纖維均勻度CV值控制在1.8%以內;自主研發的「原液著色」技術,讓有色腈綸條無需後續染色,減少80%污水排放,這恰好契合了頭部運動品牌的ESG戰略。「去年我們和某戶外品牌聯合開發的再生腈綸紗,用回收PET瓶片製成,強度達到3.8cN/dtex,已用於其旗艦款衝鋒衣,單款銷量突破10萬件。」李雄拿出合作案例冊,裡面記錄著與30餘家國內外運動品牌的合作故事,「從李寧的高端訓練系列到國際戶外大牌的滑雪服,我們的腈綸紗線始終是『看不見的核心競爭力』。」
行業數據也印證著這份實力——7月SW紡織製造指數上漲2.4%跑贏大盤,背後正是像安泰紡業這樣的製造企業,通過產品升級抓住結構性機會。當多數主品牌增長放緩時,安泰紡業卻憑藉對高端細分賽道的精準切入,第二季訂單量同比增長15%,其中戶外專用腈綸紗、高端跑鞋花式紗線占比提升至40%。「32年前我們從張家港的小廠起步,靠的是『做專做精』;現在面對AI浪潮和消費升級,我們要做的是『用科技讓材料更懂需求』。」黃廠望著車間裡穿梭的AGV物流車,那裡正運送著下一批發往福建的索康尼訂單原料,「這不僅是安泰的故事,更是中國紡織從『製造』到『智造』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