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七月市場暗流湧動,三十載「韌性」織就紡織新篇

安泰紡業:七月市場暗流湧動,三十載「韌性」織就紡織新篇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3

七月的張家港,長江岸線的風帶著夏末的濕熱,吹進安泰紡業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每一個角落。這裡的生產線正以每分鐘600米的速度運轉,一卷卷色澤鮮亮的腈綸條從設備末端湧出,即將發往浙江的紡織廠——那裡,它們將被織成今年秋冬流行的仿羊絨面料。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中控室的大螢幕前,手指劃過實時跳動的原材料價格曲線,眉頭微蹙卻眼神堅定:「今年的腈綸市場,就像這長江水,看著平靜,底下全是暗流。」

作為1993年就在張家港奠基的紡織「老兵」,安泰紡業見證了中國紡織業從規模擴張到品質升級的全過程。如今,這家擁有30餘年歷史的企業,已從單一腈綸紗生產,成長為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各類花式紗線的全品類供應商,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與國內外數百家紡織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而今年7月的市場波動,對安泰紡業而言,既是考驗,更是展現「韌性」的舞台。

「伊以衝突引發的原油價格震盪、吉林化纖生產計劃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關稅談判懸而未決,這三股力量交織在一起,讓7月的腈綸價格像坐上了過山車。」李雄指著螢幕上的K線圖解釋,「我們團隊跟蹤數據發現,截至7月10日,國內丙烯腈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雖微增至76.20%,周產量也小幅增加到8.31萬噸,但庫存量卻同步攀升至4.58萬噸,供需兩端的博弈已經開始。更別說山東海江13萬噸裝置臨時停車檢修10天,利華益現貨報價下調50元/噸至7900元/噸,這些細節都在暗示:價格劇烈波動的窗口期已經打開。」

市場的「預警信號」傳來時,安泰紡業的反應比同行快了半步。「我們不是被動等待價格變化,而是主動調整『彈藥庫』。」生產部黃廠長接過話頭,帶著記者走進原料倉庫。這裡,不同批次的丙烯腈原料被整齊碼放,每垛貨物旁都貼著詳細的質檢單和入庫時間。「早在6月底,我們就根據市場部的預判,提前鎖定了部分長期合作供應商的貨源。比如山東海江檢修前,我們通過調整採購週期,備足了未來兩週的用量,避免了短期斷供風險。」黃廠長拿起一卷藍色的有色腈綸條,「更重要的是,我們把原材料波動的壓力,轉化為產品升級的動力。」

在安泰紡業的研發中心,一組對比實驗正在進行:傳統腈綸條需要下游企業進行染色加工,而安泰自主研發的有色腈綸條,在紡絲環節就完成了著色,不僅色牢度提升30%,還能幫助客戶節省20%的染色成本。「今年上半年,有色腈綸條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45%。」李雄補充道,「很多客戶反饋,在原材料價格不穩定時,這種『一步到位』的產品能夠幫他們鎖定成本,減少中間環節的風險。」而針對吉林石化26萬噸丙烯腈新裝置計劃7月底投產可能帶來的供應增量,安泰紡業已提前與對方建立溝通,計劃將新產能用於採購體系,通過「老供應商保穩定、新供應商拓空間」的策略構建更彈性的供應鏈。

車間的另一端,花式紗線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這些纏繞著金銀絲、竹節紋的特殊紗線,是安泰紡業針對時尚產業個性化需求開發的「拳頭產品」。「現在的服裝品牌越來越追求差異化,普通紗線很難滿足他們的設計需求。」李雄拿起一匹用花式紗線織成的面料,「你看這種『雲朵紗』,通過調整纖維配比和捻度,摸起來像棉花糖一樣柔軟,已經被義大利的一家奢侈品牌看中,下個月就要批量下單。」據介紹,依托200多名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安泰紡業每年能推出50餘款新型花式紗線,研發投入連續五年占營收比重超5%。

從1993年第一台紡紗機轉動至今,安泰紡業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也抓住過加入WTO的機遇。「紡織行業沒有永遠的『順風順水』,關鍵是要在波動中找到確定性。」李雄望著窗外廠區裡「匠心三十載,織就萬千絲」的標語,語氣沉穩,「對我們來說,確定性就是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對生產工藝的極致打磨,對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無論價格如何波動,只要守住這幾點,安泰就能在紡織業的浪潮中,始終站得穩、走得遠。」

此刻,車間裡的機器仍在轟鳴,一卷卷腈綸產品被裝上貨車,駛向全國各地的紡織廠。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7月,安泰紡業用三十餘載的行業積澱和靈活應變的「韌性」,正書寫著屬於傳統紡織企業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