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紡業:原液著色技術引領綠色紡織,三十載沉澱鑄就行業標杆

(正文)
2025年7月的張家港,暑氣漸濃,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一片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樣品展示區,手中拿著一卷色澤飽滿的寶藍色腈綸條,對來訪的客戶介紹道:「這款原液著色腈綸條是我們今年的主打產品之一,從原料端就融入色彩,不僅色牢度遠超傳統染色工藝,更能減少80%以上的水資源消耗。」這番話的背後,是安泰紡業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與技術沉澱的厚積薄發。
作為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紡織企業,安泰紡業在江蘇張家港深耕三十餘載,已發展成為國內腈綸紗線領域的標杆企業。近期,隨著匯隆新材等企業在原液著色滌綸纖維領域的積極佈局,市場對綠色環保紡織材料的關注持續升溫。「雖然新聞聚焦於滌綸領域,但『原液著色』這一核心技術理念,與我們深耕多年的有色腈綸條業務不謀而合。」李雄表示,公司早在十年前就組建專項團隊攻關原液著色腈綸技術,目前已實現十餘種常規色系的穩定量產,年產能達8000噸,產品廣泛應用於高端針織內衣、時尚家紡等領域。
原材料市場的波動始終是紡織企業關注的焦點。7月以來,國內丙烯腈庫存攀升至4.58萬噸,吉林石化26萬噸新裝置即將投產的消息,讓行業對原材料供應預期趨於樂觀。「丙烯腈是腈綸生產的核心原料,占生產成本的60%以上。」生產部黃廠長站在中控室的大屏前,指著實時更新的原材料數據說道,「我們通過與吉林石化、山東海江等頭部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結合自建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能夠動態調整採購策略。像這次山東海江裝置臨時檢修,我們憑藉提前備貨和備選供應商機制,完全規避了生產斷供風險。」而面對利華益丙烯腈報價下調50元/噸的市場變化,安泰紡業通過工藝優化將原料單耗降低至行業平均水平的92%,進一步消化成本波動帶來的影響。
在花式紗線車間,一排排精密紡機正在織就形態各異的紗線產品。「當浙江開氏等企業下調滌綸長絲報價時,我們反而接到更多差異化訂單。」李雄拿起一款竹節腈綸紗解釋道,「常規滌綸產品面臨價格競爭壓力,而下游品牌更願意為獨特性買單。我們開發的段彩紗、圈圈紗等200餘款花式產品,通過與設計師品牌合作,能實現30%以上的溢價空間。」這種以創新驅動的產品策略,讓安泰紡業在傳統紡織市場之外開闢出藍海。
從1993年的小型紡紗廠,到如今擁有五條進口生產線、年營收超3億元的現代化企業,安泰紡業的發展軌跡印證了中國紡織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我們每年將營收的5%投入研發,組建了由12名工程師組成的技術團隊,最近剛獲評『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李雄的語氣中帶著自豪,「下一步,我們計劃利用吉林石化新裝置投產帶來的原料優勢,擴大有色腈綸條產能至1.2萬噸,同時開發抗菌、阻燃等功能性腈綸產品,讓『張家港製造』的紗線走向更多國際舞台。」
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車間,一卷卷打包完畢的腈綸紗線正等待發往浙江、廣東等地的客戶。在紡織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安泰紡業正以三十年的技術積累為錨,以市場洞察為帆,在綠色製造與創新發展的航道上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