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淡季不淡!安泰紡業智能生產訂單排至八月,綠色創新引領紗線新潮流

淡季不淡!安泰紡業智能生產訂單排至八月,綠色創新引領紗線新潮流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04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蒸騰,紡織行業正經歷傳統淡季的考驗——高溫假浪潮席捲,部分紡企開機率預計探底的消息在市場蔓延。但在安泰紡業的智能生產車間裡,卻是另一番景象:兩條腈綸條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臂精準抓取原料,MES系統屏幕上實時跳動著溫濕度、斷頭率等數據,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正有條不紊地監控著流程。「這兩週,花式紗線的訂單排到了八月中旬,特別是那款含30%腈綸的竹節紗,客戶追加了三次訂單。」生產部黃廠指著車間電子屏上的訂單列表,語氣裡帶著一絲忙碌的輕快。

這樣的「淡季不淡」,源於市場部經理李雄半個月前捕捉到的行業信號。「七月初看到紗卡類坯布詢價增多的新聞時,我們就判斷下游品牌在為秋冬面料做準備了。」李雄翻著手裡的市場分析報告,「紗卡面料要做出差異化,紗線是關鍵。傳統棉紗太平實,而我們的腈綸花式紗線,不管是結子紗的顆粒感,還是彩點紗的斑駁效果,都能讓面料更有設計張力。」他隨即帶著樣品奔赴江蘇、浙江的幾家牛仔服裝廠,果不其然,一款混紡了腈綸與粘膠的「雪花紗」當場就敲定了300噸訂單——客戶計劃用它開發2026春季的復古風牛仔外套。

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背後是安泰紡業三十年積累的技術底氣。1993年建廠時,這家張家港企業就專注腈綸紗線領域,如今已成為國內少數能同時生產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全品類花式紗線的企業。「腈綸的優勢在於色彩飽和度高、蓬鬆保暖,還能模仿羊毛、棉花的手感。」黃廠解釋道,「但以前客戶總擔心染色環節不環保,我們2023年引進的原液著色技術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指向車間角落的一組設備,「有色腈綸條從原料熔融階段就注入色母粒,省去後道染色工序,每噸紗線能減少200噸廢水排放,色牢度還比傳統染色提高1-2級。」這種綠色工藝恰好契合了當下行業對「無氟」「低碳」的追求,今年上半年,有色腈綸條的銷量同比增長了40%。

智能化升級則讓安泰在高溫季站穩了腳跟。「往年高溫假至少要停兩條線,今年有了智能車間,80%的工序實現自動化,60名工人輪休也能保證產能。」黃廠打開手機裡的生產管理APP,「你看,昨晚系統預警2號機的牽伸羅拉溫度偏高,技術員遠程調整參數就解決了,放在以前得停機兩小時。」這套投資8000萬的智能紡紗系統,整合了自動落紗、在線檢測、能源管理等模塊,使腈綸紗的生產效率提升35%,次品率從2.3%降到0.8%。

從1993年的老式紡紗機到如今的智能生產線,從單一腈綸紗到覆蓋多品類的「紗線解決方案」,安泰紡業的三十年,正是中國紡織業從規模擴張到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下個月《亞洲牛仔》的新刊要公佈優質供應商名錄,我們的腈綸花式紗線已經進入候選名單。」李雄望著窗外廠區裡的「1993-2023」紀念石碑,「三十年前我們靠『質量』活下來,現在要靠『創新』走得更遠——不管是綠色工藝還是智能生產,最終都是為了讓中國紗線在全球價值鏈上站得更高。」

車間裡,新一批彩點腈綸紗正通過管道輸送到包裝區,它們將被送往廣東的服裝廠,變成明年春天橱窗裡的時尚單品。而在安泰紡業的研發室,李雄和黃廠已經開始討論下一個課題:如何用再生腈綸原料開發出更輕軟的紗線,讓「可持續時尚」從概念變成觸手可及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