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30年深耕,有色腈綸條成解鎖秋冬針織品溫暖高級感的「趨勢鑰匙」

安泰紡業:30年深耕,有色腈綸條成解鎖秋冬針織品溫暖高級感的「趨勢鑰匙」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2

(正文)2025年7月的張家港,盛夏的蟬鳴裡藏著紡織人對秋冬市場的期待。安泰紡業市場部的辦公室裡,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對著一份行業報告凝神思索,螢幕上「三色堇針織衫解鎖秋冬慵懶高級感的萬能鑰匙」的標題格外醒目——這是剛出爐的行業熱點,字裡行間透著消費者對秋冬針織品「溫暖」與「質感」的雙重追求。他指尖劃過報告中「雲膚觸感」「色彩層次」等關鍵詞,忽然抬頭對身旁的助理笑道:「黃廠那邊的新一批有色腈綸條,正好能給這波趨勢遞上『鑰匙』。」

這場關於市場趨勢的敏銳捕捉,背後是安泰紡業近30年深耕紡織行業的積澱。自1993年在江蘇張家港紮根起,這家以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為主營的企業,便以「原料端的趨勢捕手」為定位,從最初的單一腈綸條生產,到如今覆蓋多品類差異化產品的行業中堅,靠的正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與快速回應。

「李經理說得沒錯,上週剛下線的120支超細腈綸條,摸上去就像握著一團雲。」生產部黃廠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時,背景裡是紡紗車間機器的低鳴。作為陪伴安泰紡業走過20年的「老紡織人」,黃廠對生產工藝的打磨近乎偏執。他記得十年前,國內針織市場還在追求「性價比」時,安泰紡業就已開始投入研發有色腈綸條的「低溫染色技術」——傳統腈綸染色需高溫高壓,易損傷纖維韌性,而他們通過調整染料配比與染色時間,讓腈綸條在70℃低溫下就能牢牢鎖住色彩,色牢度提升40%的同時,纖維柔軟度反而增加了15%。「現在客戶要的『慵懶感』,不光是設計鬆垮,更得是料子軟和。」黃廠說,今年初根據市場部反饋的「秋冬軟糯風」需求,生產部又優化了紡紗工藝,將腈綸纖維與少量莫代爾混紡,織出的紗線既有腈綸的保暖性,又多了幾分垂墜感,「前陣子給浙江一家頭部針織品牌寄樣,他們設計師用這款紗線打樣的三色堇針織衫,樣衣剛掛到展廳就被預定了500件。」

這樣的「趨勢回應」並非偶然。李雄的電腦裡存著一份動態更新的「市場需求圖譜」,標註著近三年來從行業報告、展會反饋、客戶訂單中提煉的關鍵詞:2023年是「環保再生」,安泰紡業隨即推出可降解腈綸條;2024年是「復古肌理」,花式紗線車間便研發出帶竹節紋的圈圈紗;而2025年,「溫暖質感」與「色彩敘事」成了高頻詞——這恰好與7月行業熱點中「藏里羊溫暖傳奇」「三色堇高級感」的需求不謀而合。「腈綸本身就是『人造羊毛』,保暖性是天然優勢,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份溫暖更有『設計語言』。」李雄解釋,比如針對「三色堇針織衫」的色彩需求,安泰紡業的有色腈綸條已實現從「單色」到「漸變暈染」「段染」的全譜系覆蓋,客戶只需提供色卡,生產部就能在72小時內調出定制色,「上個月山東一家品牌要做『楓葉橙漸變系列』,我們用段染腈綸條直接紡紗,省去了後期染色步驟,幫他們把生產週期壓縮了10天,成本降低8%。」

深耕行業近30年,安泰紡業的底氣不止於對趨勢的敏感,更在於技術與規模的雙重支撐。在張家港的生產基地,8條現代化紡紗生產線日夜運轉,年產能達1.2萬噸,其中有色腈綸條與花式紗線占比超60%,產品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與近百家針織、家紡品牌建立穩定合作。「很多客戶合作了十年以上,他們說選安泰,是因為我們不光賣原料,還能幫他們『預判流行』。」李雄想起去年冬天,有客戶糾結「棋盤格」還是「條紋」更受歡迎,他根據消費大數據建議主推「彩點花式紗」,結果該系列針織衫在電商平台月銷破萬件,「現在他們上新前,總會先問問我們『下個月什麼紗線能火』。」

隨著7月SW紡織製造指數上漲2.3%的行業暖風,安泰紡業的車間裡又添了新忙碌。黃廠正帶著團隊調試新引進的「智能配色系統」,通過AI算法匹配流行色庫,將傳統需要3天的配色流程縮短至4小時;李雄則在準備下週的客戶沙龍,要帶著最新研發的「雲朵絨腈綸紗」與設計師們聊聊「秋冬的溫度與美學」。從1993年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行業標杆,安泰紡業用近30年的堅守證明:紡織行業的「傳奇」,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海拔高度,而是像手中的腈綸紗線——在對市場需求的細膩感知裡,在對工藝細節的反復打磨中,織就屬於每個秋冬的「溫暖與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