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原液著色技術鑄就「爆款」有色腈綸條,32年深耕領跑行業增長

安泰紡業原液著色技術鑄就「爆款」有色腈綸條,32年深耕領跑行業增長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3

2025年7月的張家港,暑氣漸盛,但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比天氣更火熱的勁頭——智能紡絲設備高速運轉,一卷卷色澤飽滿的腈綸條正通過自動化流水線打包,即將發往浙江的服裝產業園。「這是今年第三批追加訂單了,客戶說我們的有色腈綸條色彩穩定性好,做成的針織衫在直播間裡成了‘爆款’。」市場部經理李雄拿起一卷深灰色腈綸條,語氣裡帶著自豪。這份忙碌的背後,是中國腈綸混紡紗行業近年來的蓬勃增長:據最新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3年,國內腈綸混紡紗市場規模從150萬噸躍升至200萬噸,預計2025年將突破250萬噸,年複合增長率達8.2%,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的需求持續拉動著行業前行。

「增長的核心,其實是‘品質’二字。」李雄翻出手機裡的市場調研報告,「我們去年做消費者問卷時發現,78%的受訪者願為‘色彩持久’‘不易變形’的面料多付20%的價格。這倒逼我們必須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深耕’。」作為深耕紡織行業32年的「老兵」,安泰紡業自1993年在張家港建廠起,就專注於腈綸紗線的研發與生產。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線,到如今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四大品類,正是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捕捉,讓這家老牌企業始終站在行業前沿。

「市場需求的變化,最終要靠生產端的‘硬實力’來承接。」生產部黃廠帶著我們走進車間,指著一台正在調試的新設備說,「就拿有色腈綸條來說,以前客戶要黑色,我們得先紡白坯再染色,不僅耗水耗電,色牢度還不穩定。現在不一樣了——」他拿起一塊檢測板,「這是我們今年剛投產的原液著色生產線,在纖維紡絲時就把色母粒均勻混入原料,出來就是成品色紗。你看這黑色,色澤均勻度能控制在98%以上,色牢度達4.5級,洗20次都不會發白。」這套工藝的突破,源於兩年前公司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的聯合研發,僅實驗數據就積累了3000多組。如今,這項技術已應用到紅、藍、灰等20多種常用色號,讓公司的有色腈綸條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5%。

在安泰紡業的樣品室,花式紗線展區格外醒目:有帶著羽毛般絨毛的「圈圈紗」,適合做秋冬圍巾;有雙色螺旋的「竹節紗」,是潮牌衛衣的熱門選擇。「這些都是我們針對‘個性化消費’開發的新品。」李雄介紹,「去年有家頭部運動品牌找我們,說想要一種‘輕量保暖’的腈綸紗,我們用中空腈綸纖維和棉混紡,做出的紗線比傳統產品輕15%,保暖性卻提升了20%,現在已經成了他們的獨家供應商。」這樣的定制化案例,在安泰紡業的合作名單上還有很多——從給家紡企業做抗菌腈綸條,到為汽車內飾廠開發阻燃腈綸紗,產品矩陣的不斷豐富,讓公司在8.2%的行業增速中跑出了「加速度」。

從120畝的張家港生產基地,到年產能8萬噸的規模;從國內市場到東南亞、歐洲的海外訂單;從本土服裝品牌到ZARA、H&M的代工廠供應鏈……32年的沉澱,讓安泰紡業成了行業裡公認的「穩」字代表。「我們的倉庫裡,永遠有2000噸常規紗線的安全庫存,就是為了讓客戶‘急單能接、大單能保’。」黃廠笑著說,去年冬天寒潮突襲,北方一家家紡企業急需500噸保暖腈綸紗,公司啟動應急生產,3天就完成了常規需要一周的訂單,「現在他們的年度採購量直接翻了倍。」

夕陽下,廠區外的貨運卡車排起了隊,李雄望著車身上「安泰紗線」的logo說:「行業增長的浪潮裡,有人追風口,我們更想做‘壓艙石’。未來,我們會繼續把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營收的5%以上,在腈綸紗線的功能化、綠色化上挖深做透。畢竟,32年的紡織情緣告訴我們:好紗線,才能織就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