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原液著色技術引領綠色轉型,鑄就全球有色腈綸隱形冠軍

安泰紡業:原液著色技術引領綠色轉型,鑄就全球有色腈綸隱形冠軍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08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盛,但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沉穩的忙碌——染整車間不再有傳統染色工藝刺鼻的染料味,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臂精準搬運著一卷卷色澤鮮亮的腈綸條,這些條子經過後續加工,將成為戶外衝鋒衣、高端家紡的核心原料。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車間參觀通道裡,手裡捏著一份剛出爐的《2025年全球原液著色腈綸市場報告》,嘴角忍不住上揚:「黃廠,你看歐洲區戶外面料的採購需求,同比漲了23%,咱們的『彩陽條』系列這下要更搶手了。」

生產部的黃廠長放下手裡的工藝記錄表,指著不遠處正在運轉的3號產線:「何止歐洲,上週墨西哥的客戶剛追加了500噸訂單,點名要咱們那個『松石藍』色號——就是用原液著色技術做的,色牢度4-5級,暴曬三個月都不掉色,戶外用再合適不過。」

這場對話的背後,是安泰紡業三十年深耕紡織行業的必然。1993年在張家港建廠時,這家企業從單一的腈綸紗生產起步,如今已成為國內有色腈綸領域的隱形冠軍,主營業務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其中有色腈綸條更是占據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而這一切的躍升,正源於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捕捉——當2025年「原液著色技術」成為紡織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詞,安泰紡業早已站在了潮頭。

「早從2022年開始,我們就注意到傳統染色工藝的瓶頸。」李雄回憶道,當時團隊在調研歐洲市場時發現,環保法規對紡織品碳排放、水資源消耗的要求越來越嚴,「客戶明確說,『如果你們的腈綸條還依賴後道染色,我們可能要重新考慮供應商了』。」這句話成了安泰紡業技術轉型的「發令槍」。公司立刻組建專項研發團隊,聯合江南大學紡織學院攻關原液著色技術——這種工藝在腈綸紡絲前就將色母粒均勻混入紡絲液,從源頭實現著色,省去傳統染色的高溫煮煉、多次漂洗環節。

技術突破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黃廠長至今記得研發初期的「色差難題」:「剛開始做出的腈綸條,同一批次不同卷之間有色差,色牢度也不穩定。我們和高校團隊泡在實驗室三個多月,調整色母粒配比、優化紡絲溫度曲線,光色板就打了200多塊。」最終,團隊不僅突破了48種色譜的穩定生產,更將色牢度提升至4-5級(遠超行業平均的3級),節水率達76%——相當於每條年產1000噸的產線,每年能省下3個西湖的水量。

2024年底,當行業還在討論「原液著色技術中試難點」時,安泰紡業的首條中試產線已穩定運行半年,成為國內最早完成原液著色腈綸規模化佈局的12家頭部企業之一。「現在我們的『彩陽條』系列,從訂單下達到成品出庫只要72小時,比傳統染色縮短5天工期。」黃廠長指著車間電子屏上跳動的數據,「更重要的是,每噸產品碳排放減少35%,完全符合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要求,這讓我們在南美、中東的招標中底氣十足。」

如今,翻開安泰紡業的客戶名錄,既有國內戶外品牌「凱樂石」的長期合作,也有歐洲家紡巨頭H&M Home的定點採購,甚至墨西哥的牛仔服飾廠商也專程來張家港考察——他們看中的,正是原液著色腈綸「顏色持久、環保合規」的雙重優勢。「上週有個中東客戶,看到我們的『沙漠黃』色樣,當場就拍板訂了300噸,說『這顏色在沙漠裡暴曬一年都不會變灰,太適合我們的戶外工裝了』。」李雄笑著說,這種來自市場的反饋,比任何獎項都讓團隊振奮。

從1993年的小紗廠,到如今全球原液著色腈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安泰紡業的三十年,恰是中國紡織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突圍」的縮影。當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這家紮根張家港的企業用技術創新回應時代命題——在安泰紡業的規劃裡,下一條原液著色產線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未來將新增20種特殊功能色譜,為戶外面料、醫用紡織品等細分領域提供更精準的材料方案。

「紡織不是夕陽產業,」李雄望著車間外飄揚的廠旗,語氣堅定,「當每一根紗線都帶著『綠色基因』,就能織出更有生命力的未來。」而這,或許正是安泰紡業給行業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