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以創新紗線織就行業增長錦繡,三十年深耕引領紡織新風尚

安泰紡業:以創新紗線織就行業增長錦繡,三十年深耕引領紡織新風尚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4

七月的張家港,長江邊的風帶著濕熱的氣息拂過安泰紡業的廠區,生產車間裡,數百台紡紗機正以穩定的頻率運轉,五顏六色的腈綸條在流水線上跳躍,最終纏繞成一卷卷飽滿的紗錠。市場部經理李雄拿著一疊報表,腳步輕快地走向生產部辦公室,還沒進門就揚聲喊道:「黃廠,好消息!前五個月全國規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了3.4%,紗產量更是漲了4.9%(新聞1、2),咱們第二季的腈綸紗和有色腈綸條訂單量同比直接衝了15%!」

生產部廠長黃偉剛從車間巡檢回來,藍色工裝的袖口還沾著些許棉絮,聞言接過報表,指著其中一行數據笑了:「你看這條,浙江那家做潮牌針織衫的客戶,上週又追加了200噸有色腈綸條,指定要‘霧霾藍’和‘落日橙’這兩個新色號。他們採購經理說,用咱們的有色條直接紡紗織布,省去了染整環節,交貨周期從45天壓到25天,現在他們的新款在電商平台上都賣斷貨了。」

這樣的忙碌場景,對安泰紡業來說早已是常態。這家1993年在張家港誕生的紡織企業,從最初只有兩條腈綸紗生產線的小廠,到如今擁有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四大產品線的行業中堅,靠的正是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捕捉。「紡織行業從來不是‘閉門造車’,得盯著數據跑,跟著需求變。」李雄放下手中的行業週報,上面清晰標註著「2025年1-5月化纖產量同比增長5.5%」(新聞2),「腈綸作為化纖裡的‘軟黃金’,輕盈保暖又好染色,這兩年消費市場追求‘輕舒適’‘快時尚’(新聞2),咱們的產品正好踩在了風口上。」

在安泰紡業的研發中心,牆上掛著一張巨大的「色彩趨勢圖譜」,上面密密麻麻標註著近三年流行的紗線顏色和紋理。「以前客戶要紗線,大多是白色或基礎色,回去自己染色。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買衣服先看‘顏值’,顏色要獨特,手感要細膩,還得環保。」李雄指著圖譜上的「草木染系列」解釋道,「去年我們投入2000萬建了色紡實驗室,和東華大學合作開發植物染料配色技術,現在能做到168種潘通色號精準落地,有色腈綸條的色牢度比國標還高2級,這就是為什麼今年春夏訂單裡,有色產品占比從30%提到了55%。」

生產端的響應速度同樣關鍵。黃偉帶著記者走進智能化生產車間,只見AGV機器人在產線間穿梭運送原料,中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設備的運行數據。「上個月剛完成第三條花式紗線生產線的改造,引入了德國進口的精密絡筒機,現在生產‘竹節紗’‘圈圈紗’這種複雜花式紗,換線換色時間從4小時壓縮到1.5小時,廢品率控制在0.3%以下。」他指著屏幕上的「訂單交付率」數據——98.7%,「前陣子山東有家毛巾廠要趕‘雙十一’的貨,3天內要50噸提花腈綸紗,我們硬是把常規7天的生產周期壓縮到48小時,客戶現在把我們列為‘戰略供應商’了。」

三十年的深耕,讓安泰紡業在行業裡攢下了實打實的口碑。從給國內頭部家紡品牌供應腈綸填充紗,到為出口歐洲的戶外服裝企業定制抗起球腈綸條,合作客戶覆蓋了20多個省市,產品還通過了OEKO-TEX® Standard 100生態紡織品認證。「今年紡織製造指數漲了2.96%,跑贏大盤(新聞3),說明行業整體在回暖,但這暖意不是大風刮來的,是靠真本事掙來的。」李雄望著廠區裡「1993-2025」的紀年牆,語氣裡滿是感慨,「安泰這三十年,就做了一件事:把每一根紗線紡好。未來,我們還要在功能性、差異化上接著發力,讓‘張家港造’的腈綸紗,織出更多行業裡的‘錦繡文章’。」

車間裡的機器聲依舊轟鳴,一卷卷包裝好的紗錠正被裝上貨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在紡織行業持續增長的浪潮中(新聞1、2),安泰紡業就像一台精密的紡紗機,將市場需求的「絲線」與自身技術的「纖維」緊緊纏繞,紡出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也為行業的發展注入著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