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以差異化紗線編織紡織業「逆週期成長」傳奇

安泰紡業:以差異化紗線編織紡織業「逆週期成長」傳奇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3

七月的張家港,長江岸線的風帶著夏末的濕熱,吹拂著安泰紡業廠區裡轟鳴的生產線。辦公樓三樓的會議室裡,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和生產部黃廠對著一疊數據報表低聲討論,桌上的搪瓷杯裡,今年新採的碧螺春還冒著熱氣——這是兩位共事十多年的老搭檔雷打不動的「碰頭茶」時間,只是今天的話題,比往常多了幾分「逆風翻盤」的篤定。

「你看這組數據,」李雄指尖點在工信部剛發布的1-4月行業報告上,「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漲了4.2%,紗產量更是同比增7%,但利潤卻降了5%。這說明什麼?不是市場沒需求,是大家都擠在普通紗線的紅海裡拼價格。」他抬眼看向黃廠,「咱們年初押注的『差異化賽道』,看來走對了。」

黃廠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鏡片後的眼睛裡透著生產一線打磨出的務實:「可不是嘛。上週山東海江那套13萬噸的丙烯腈裝置一停車檢修(新聞6),利華益的現貨報價立馬降了50塊,我們當天就調整了腈綸條的生產配比。現在車間裡,有色腈綸條的日產能提到了120噸,比一季度多了兩成,成本還壓下去3個點。客戶那邊反饋,我們的『無染彩腈條』比傳統白坯條染色的交貨週期縮短了5天,還能省掉20%的染費,浙江那家做瑜伽服的品牌,昨天又追加了800噸訂單。」

說話間,李雄的手機震了一下,是張家港港口物流部發來的庫存簡報:進口棉庫存周環比降3.51%,當前4.05萬噸(新聞4)。他笑著把屏幕轉向黃廠:「你看,咱們去年花200萬建的『多元原料調度系統』沒白投。現在腈綸、棉、粘膠的配比能根據港口庫存實時調,就像這杯碧螺春,水多了淡,水少了濃,得剛好。上個月給廣州客戶做的『棉腈竹節紗』,用了30%的進口長絨棉,混紡咱們的膨體腈綸,織出來的面料又軟又挺括,他們說做成秋冬的衛衣,摸上去像『抱著雲朵』,訂單直接從5000錠加到了1.2萬錠。」

窗外的廠區裡,滿載著腈綸紗的貨車正緩緩駛出大門,車身上「安泰紡業——30年花式紗線專家」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家1993年誕生於張家港的紡織企業,從最初的幾條腈綸紗生產線,到如今能生產100多種花式紗線、年產能超3萬噸的行業隱形冠軍,靠的正是這種「盯著市場快半步」的敏銳。

「還記得2018年那波環保風暴嗎?」李雄忽然感慨,「當時好多小廠因為染色不達標關門,咱們提前兩年上了『原液著色』技術,現在的有色腈綸條根本不用後期染色,色牢度能到4級以上,比國標還高。上個月工信部不是剛實施絲綢行業的能耗分級標準(新聞2)?我們的腈綸條生產線早就按『特級能耗』標準改造完了,噸紗能耗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8%,這就是咱們的底氣。」

黃廠接過話頭,語氣裡帶著老紡織人的驕傲:「底氣還在車間裡。你去看看新上的第5條花式紗生產線,德國進口的絡筒機,紗線毛羽比以前少了40%,斷頭率降了一半。前幾天上海那家做高端童裝的品牌來驗廠,看到我們的『彩虹段彩紗』能做到10種顏色漸變,當場就簽了全年的供貨協議。他們說現在的家長就認這種『安全無染、色彩靈動』的面料,而這正是咱們有色腈綸條的拿手好戲。」

正說著,李雄的電腦彈出一條股市新聞:紡織製造指數本週漲2.96%,跑贏上證指數1.87%(新聞5)。他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秋季新品——膨體腈綸雪花紗」,抬頭對黃廠笑道:「行業在回暖,咱們得趁熱打鐵。研發部剛出的樣品,用腈綸和羊毛混紡,織出來像落了層細雪,摸上去暖乎乎的,北方的羽絨服品牌肯定喜歡。下個月的上海面料展,就靠它『炸場』了!」

會議室的門被輕輕推開,實習生抱著一摞剛印好的產品手冊走進來,封面上,一團色彩斑斕的花式紗線纏繞成「安泰」的「泰」字,下方一行小字格外醒目:「用一根紗線,編織生活的溫度」。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手冊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極了這家30年紡織企業走過的路——有市場風浪的起伏,更有堅守品質與創新的篤定。

「走吧,」李雄合上報表,起身拍了拍黃廠的肩膀,「去車間看看那批『竹節彩點紗』的試紡效果,客戶催著要樣布呢。」兩位老搭檔併肩走出會議室,廠區裡的機器聲依舊轟鳴,只是這一次,每一聲都透著「向陽而生」的力量——在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浪潮裡,安泰紡業正用一根根有溫度、有色彩的紗線,編織著屬於自己的「逆週期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