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纺業:AI賦能智慧紡織,以技術創新引領腈綸紗線新趨勢

(正文)在江蘇張家港的長江之畔﹐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一卷卷色澤鮮亮の有色腈綸條正從智能化生產線上緩緩輸出﹐機械臂精准地將其碼放整齊﹐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實時顯示著每米紗線的張力、色牢度等參數——這是生產部黃廠最近帶著團隊調試的「AI質量溯源系統」的日常場景。「以前一條生產線要3個檢驗員輪班盯色號﹐現在系統能自動比對色卡數據庫﹐偏差超過0.5%就會預警﹐效率提了40%﹐客戶投訴率降了近七成。」黃廠擦了擦額頭的汗﹐指著屏幕上的曲線笑道﹐「這多虧了李經理從廣州帶回來的‘智慧靈感’。」
黃廠口中的「智慧靈感」﹐源於市場部經理李雄月初參加的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會上專家提到﹐傳統紡織業的‘痛點’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尤其是運動品牌﹐對材料的功能性、設計感要求越來越高。」李雄翻著手機裡的會議筆記﹐指尖停留在一組數據上:安踏旗下戶外品牌二季度流水增長50-55%﹐特步高端跑鞋索康尼增長超20%﹐「這些品牌要做輕量化、高彈的戶外服飾﹐我們的腈綸紗線本身就有保暖性好、重量輕的優勢﹐再加上花式紗線的紋理設計﹐不正好踩在需求點上?」
這個發現讓李雄立刻拉著研發團隊泡在了樣品室。他們針對高端運動服飾的「輕量保暖」需求﹐將原有腈綸紗線的纖維細度從1.5D調整至1.2D﹐同時加入螺旋狀的花式紗線結構﹐既保留了腈綸的蓬鬆度﹐又提升了面料的透氣性。「你摸這個﹐」李雄拿起一卷灰藍色的紗線遞給記者﹐「這是給某戶外品牌定製的‘雲感紗’﹐用了我們的有色腈綸條直接紡製﹐省去了後期染色環節﹐色牢度比傳統工藝高3級﹐現在已經通過了他們的測試﹐下個月就要批量供貨。」
而在生產端﹐黃廠的團隊正將這份「市場洞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能。「李經理說越南那邊的紡織出口6月同比增長13.5%﹐東南亞客戶最近詢價特別多﹐尤其是有色腈綸條﹐他們嫌本地染色成本高﹐我們的‘一步法’著色工藝正好解決了這個痛點。」黃廠帶著記者走到新投產的智能配色車間﹐只見幾台搭載AI算法的配色機正在自動調配色漿﹐「以前調一個新色號要試3-5次﹐現在系統根據客戶提供的色卡照片﹐能直接生成配方﹐一次成功率從60%提到了92%﹐交貨周期從15天壓縮到7天。」
面對7月以來棉花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本週上漲1.8%)﹐安泰紡業的「腈綸優勢」愈發凸顯。「腈綸作為化纖原料﹐價格波動比棉花小﹐而且我們和上游丙烯腈供應商簽了長期協議﹐成本控制得比較穩。」李雄解釋道﹐「最近不少做家紡的老客戶都在增加腈綸紗的採購比例﹐畢竟在保暖性上﹐腈綸和羊毛接近﹐但價格只有羊毛的三分之一﹐對追求‘高性價比’的品牌來說太香了。」
從1993年建廠時的幾條傳統紡紗線﹐到如今擁有20條智能化生產線、年產能超萬噸的腈綸製品標桿企業﹐安泰紡業的30年﹐正是中國紡織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突圍」的縮影。「上個月烏魯木齊那場招聘會﹐我們也去了﹐帶回來20多個紡織工程專業的年輕人。」李雄望著車間裡忙碌的年輕技工﹐眼裡有光﹐「行業在變﹐年輕人帶來的新思路、新技術﹐加上我們30年積累的工藝底子﹐安泰要做的不只是‘跟趨勢’﹐更要‘造趨勢’——讓每一根腈綸紗線﹐都能織出市場需要的未來。」
夕陽下﹐滿載著有色腈綸條的貨車緩緩駛出工廠大門﹐車身上「安泰紡業——讓色彩更生動﹐讓織物更有溫度」的標語﹐在餘暉中格外醒目。這或許就是一家老牌紡織企業穿越週期的秘訣:以市場為眼﹐以技術為腳﹐在每一個行業變革的路口﹐都能穩穩踩住時代的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