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紡業32年深耕腈綸領域:原液著色技術引領綠色紡織新賽道

7月的張家港,暑氣漸濃,安泰紡業的辦公樓裡卻透著一股冷靜的忙碌——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對著電腦螢幕上的行業新聞凝神思索,螢幕上赫然是匯隆新材關於原液著色滌綸纖維應用的最新動態。「原液著色這條賽道,果然越來越熱鬧了。」他指尖劃過螢幕,目光落在「家紡面料、服裝面料」幾個字上,隨即撥通了生產部的電話,「黃廠,剛看到匯隆的消息,原液著色纖維在下游的滲透速度比我們預想的還快,咱們的有色腈綸條最近訂單量得再盯緊點。」
電話那頭,生產部黃廠的聲音帶著車間特有的沉穩:「放心,李經理,原料那邊有新情況,吉林石化的26萬噸丙烯腈裝置月底就要投產了,咱們的腈綸原料供應這下更穩了。上週山東海江檢修時,我們提前跟利華益鎖定了7900元/噸的丙烯腈價格,現在庫存裡的原料足夠支撐三季度的生產,成本控制得住。」
這場對話背後,是安泰紡業32年深耕腈綸領域的行業敏銳度。自1993年在張家港建廠起,這家企業就錨定了腈綸紗、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的細分賽道,尤其在有色腈綸條(原液著色腈綸)上積累了深厚的技術沉澱。「不同於傳統染色工藝,原液著色在纖維生產過程中直接融入色母粒,省去後道染色環節,不僅節水減排超60%,色牢度還能提升3-4級,這正是現在家紡、服裝品牌追捧的『綠色纖維』。」李雄解釋道,匯隆新材的動態恰恰印證了市場對原液著色技術的認可,而安泰的有色腈綸條憑藉「色彩飽和度高、批次穩定性強」的優勢,早已打入國內頭部家紡企業的供應鏈。
原料端的波動,是紡織企業的「必修課」。7月初山東海江13萬噸丙烯腈裝置臨時檢修的消息傳來時,安泰紡業的供應鏈團隊第一時間啟動了預案。「丙烯腈是腈綸的核心原料,占生產成本的60%以上。」黃廠帶著記者走進車間,指著中控螢幕上跳動的數據,「我們跟吉林石化、利華益等頭部供應商保持著深度合作,他們的產能變動、庫存數據我們都實時跟蹤。這次吉林石化新裝置投產,國內丙烯腈庫存增至4.58萬噸,供應端寬鬆後,我們通過『長單+現貨』結合的採購模式,把原料成本穩定在了合理區間,確保下游客戶拿到的有色腈綸條價格有競爭力。」
在車間的另一端,幾台德國進口的花式紗線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彩色的腈綸纖維經過加捻、包纏,變成一卷卷具有竹節、圈圈效果的花式紗線。「這是我們今年剛推出的『幻彩系列』,用的就是自主研發的多色原液著色腈綸條,一根紗線能呈現漸變效果,已經接到了好幾筆來自杭州女裝品牌的訂單。」黃廠的語氣裡帶著自豪。從基礎的腈綸條到定制化的花式紗線,安泰紡業通過「原料-工藝-產品」的全鏈條把控,年產能已突破1.2萬噸,產品覆蓋江浙滬、珠三角等紡織產業集群,與羅萊家紡、水星家紡等上市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32年了,我們從最初的小作坊做到現在的行業隱形冠軍,靠的就是『盯著市場走,跟著技術跑』。」李雄望著窗外廠區裡飄揚的旗幟,眼神堅定,「現在下游品牌都在講『可持續時尚』,原液著色腈綸既能滿足環保要求,又能實現色彩創新,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接下來,我們計劃把有色腈綸條的顏色庫從現在的200多種擴展到500種,還要開發抗菌、阻燃等功能性產品,讓安泰的紗線不僅『好看』,更『好用』。」
從張家港的一隅到輻射全國的紡織供應鏈,安泰紡業用一根根腈綸紗線編織著自己的故事。在原液著色成為行業趨勢的今天,這家老牌企業正以32年的積累為基,以市場敏銳為翼,在綠色紡織的賽道上繼續前行,讓更多環保、多彩的面料從這裡走向千家萬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