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三十載匠心堅守,以穩應變織就腈綸產業柔韌未來

安泰紡業:三十載匠心堅守,以穩應變織就腈綸產業柔韌未來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3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濃,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井然有序的忙碌——絳紅色的腈綸條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流轉,經過牽伸、加捻,轉眼變成一卷卷蓬鬆柔軟的腈綸紗;隔壁的花式紗車間,竹節紗、圈圈紗在精密儀器的操控下呈現出靈動的紋理,這些即將發往浙江、廣東的訂單,正帶著安泰紡業三十餘載的紡織匠心,奔赴下游服裝品牌的生產線。

「李經理,剛收到原料部的最新數據,吉林石化那套26萬噸的丙烯腈裝置月底就要投產了,咱們之前談的長單價格可以再敲定一下。」生產部黃廠長拿著一份報表走進市場部辦公室,額角還帶著剛從車間巡查回來的薄汗。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對著電腦螢幕上的丙烯腈市場週報沉思,聞言抬眼一笑:「我正看山東海江的檢修消息呢,他們13萬噸裝置從7號停到17號,短期供應有點緊,但吉林石化的新產能一上來,三季度原料供應應該能穩得住。」

這場對話背後,是安泰紡業作為腈綸領域深耕者的市場敏銳度。自1993年在張家港紮根,這家以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早已習慣在原料市場的波動中尋找確定性。近期丙烯腈市場的微妙變化,恰是他們展現「以穩應變」能力的注腳——截至7月10日,國內丙烯腈行業產能利用率微升至76.20%,週產量8.31萬噸;而一周前,利華益的現貨報價剛下調50元/噸至7900元/噸出廠。「上游價格像鐘擺,我們得做那個穩住鐘擺的人。」李雄指著辦公桌上的「三色預警機制」圖表解釋,「紅色對應原料價格飆升,啟動庫存應急方案;綠色是供應寬鬆期,趁機鎖定長單降成本;現在這種『綠中帶黃』的過渡期,正好是我們調整產品結構的窗口期。」

這份「以變應變」的底氣,來自安泰紡業對產業鏈的深度把控。在黃廠長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占地200畝的生產基地:車間裡,從德國引進的HSR高速並條機正將雪白的腈綸條梳理得均勻細密,「這是我們去年剛升級的設備,把腈綸條的不勻率控制在1.5%以內,比行業平均水平低0.3個百分點。」黃廠長拍拍機器外殼,「下游客戶用我們的腈綸條紡高支紗,斷頭率能降20%,這就是技術的價值。」更引人注目的是隔壁的色紡車間,數十種顏色的腈綸條在密閉管道中混合,最終變成柔和的莫蘭迪色系紗線。「傳統腈綸紗需要後道染色,現在客戶更愛『拿來就能用』的有色腈綸條,我們的色牢度能做到4級以上,比國標還高半級。」李雄補充道,這種「一站式色紡方案」正成為安泰的王牌產品,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15%,尤其受快時尚品牌青睞。

面對近期腈綸價格可能因原油波動、關稅談判等因素出現的「雙向波動」,安泰紡業早已佈下「緩衝墊」。「我們的智能倉儲系統能實時監控原料庫存,現在4.58萬噸的行業庫存水平下,我們的丙烯腈儲備量維持在30天安全線以上,既不會因短期檢修斷供,也不會盲目囤貨佔用資金。」黃廠長打開手機上的生產管理APP,螢幕上跳動著各產線的能耗、合格率數據,「上個月剛完成的『煤改氣』改造,讓單位能耗降了8%,就算原料價格小漲,我們也能通過降本消化一部分壓力。」

三十載風雨兼程,安泰紡業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成長為擁有8萬噸年產能、覆蓋全國200餘家客戶的行業中堅。當被問及「秘訣」,李雄望向窗外廠區裡那排1993年種下的香樟樹:「紡織業拼的不是一時快慢,是細水長流的堅守。就像這些樹,紮根深了,就不怕風吹雨打。」如今,伴隨著吉林石化新裝置投產帶來的原料供給優化,安泰紡業正計劃將有色腈綸條的產能再擴2萬噸,讓更多帶著「張家港智造」印記的紗線,織就中國紡織的柔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