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科技+市場雙輪驅動,三十載鑄就紡織行業隱形冠軍

安泰紡業:科技+市場雙輪驅動,三十載鑄就紡織行業隱形冠軍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4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濃,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專注的忙碌——智能化紡紗設備正以均勻的節奏運轉,一卷卷色澤鮮亮的有色腈綸條從生產線末端送出,即將發往南方某運動服飾品牌的工廠。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車間觀察窗前,手裡捏著一份剛列印的行業報告,轉頭對身旁的生產部黃廠笑道:「黃廠,你看這組數據,安踏戶外品牌二季度流水增長50-55%,特步的高端跑鞋索康尼也漲了20%以上,咱們這批給戶外服飾做的腈綸紗,看來又押對了方向。」

這一幕,正是安泰紡業三十餘年來「以市場為鏡,以技術為基」的生動縮影。自1993年在張家港紮根,這家專注於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研發生產的企業,早已從區域小廠成長為行業內的隱形冠軍。而支撐其持續領跑的,正是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捕捉與快速響應。

「你還記得上個月廣州的人工智能大會嗎?」黃廠指著車間裡正在調試的智能配色系統,眼底帶著技術人特有的自豪,「當時咱們就判斷,紡織行業的『智慧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回來後不到一個月,這套系統就落地了——現在生產有色腈綸條,色準偏差能控制在△E≤1.5,而且接單到交貨週期縮短了30%。」他說的,正是7月15日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傳遞的核心信號:傳統紡織業需要用科技重構生產邏輯。安泰紡業沒有等待,而是迅速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生產環節,從原料配比、紡紗張力到染色控制,全流程實現數據化管理,這讓他們在面對運動品牌對「小批量、多花色、快交付」的高端需求時,顯得游刃有餘。

李雄接過話頭,翻到報告中另一頁:「不光是高端市場,高性價比賽道也在爆發。361度線上增長20%,這背後是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咱們的腈綸紗本身就有優勢——保暖性接近羊毛,重量卻輕30%,而且成本比純棉更穩定。你看最近棉花價格,國家B指數漲到15475元/噸,鄭棉主力合約也漲了2.8%,但咱們用的腈綸原料價格波動幅度不到棉花的一半。」他頓了頓,語氣裡帶著對市場的洞察,「上半年全國紡織服裝出口1439.8億美元,同比上漲0.8%,但6月出口小幅下滑0.1%,說明客戶對成本控制越來越敏感。咱們的高性價比腈綸紗,正好幫那些做出口訂單的客戶穩住了利潤。」

這份對市場的敏感,源自安泰紡業三十年來的沉澱。從1993年第一條腈綸條生產線投產,到如今擁有省級技術中心、年產能超萬噸的現代化基地,他們始終聚焦細分領域——腈綸產品雖不如棉花、滌綸那般「大眾」,卻在戶外保暖、運動功能、時尚裝飾等場景中不可替代。比如針對戶外服飾的防風保暖需求,他們研發的「輕暖腈綸紗」通過纖維中空結構設計,保暖係數提升25%,被安踏戶外品牌列為核心供應商;而有色腈綸條採用原液著色工藝,省去後道染色環節,不僅降低客戶的環保成本,還能實現「紗線即成品色」,完美匹配特步高端跑鞋對色彩飽和度的要求。

「上個月有個老客戶,做高端童裝的,想要一批帶星星圖案的花式紗線,說是要配秋季新款。」黃廠回憶道,「放以前,這種定制化花式紗線至少要兩周打樣,現在有了智能花型設計系統,李經理那邊傳來需求,我們當天就能出模擬效果,三天就出了樣品。客戶收到樣的時候直感慨,說『安泰還是那個安泰,就是效率越來越不像老紡織廠了』。」這種「不像老紡織廠」的效率,正是安泰紡業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底氣——截至今年上半年,他們的花式紗線訂單量同比增長18%,其中運動服飾、戶外裝備領域占比超六成,與李寧、361度等品牌的合作也從單一紗線供應,延伸到聯合研發。

車間外的貨運停車場,幾輛集裝箱卡車正在裝貨,車身上印著「至寧波港」「至廣州倉」的字樣。李雄望著車隊,語氣堅定:「1-6月國內服裝零售增長3.1%,出口整體向好,運動品牌的高端化和性價比兩條線都在往上走,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責任。三十年前,安泰在張家港起家,靠的是『做專做精』;三十年后,我們還要靠『科技+市場』的雙輪驅動,讓更多用安泰紗線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的衣櫃,走向全球市場。」

夕陽下,車間的機器聲依舊平穩,彷彿在訴說著一家傳統紡織企業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與創新——這裡沒有驚心動魄的轉型故事,只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捕捉,對生產工藝的極致打磨,以及對「一根紗線」的敬畏與執著。而這,或許正是安泰紡業能在紡織行業深耕三十餘載,且持續煥發活力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