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32年堅守創新,以綠色智能科技領跑腈綸市場新賽道

安泰紡業:32年堅守創新,以綠色智能科技領跑腈綸市場新賽道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2/16

午後的陽光透過張家港安泰紡業辦公樓的玻璃窗,落在市場部經理李雄攤開的行業報告上。“2025年中國色織腈綸固體呢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50億元,運動休閒和商務正裝領域需求增長顯著……”他指尖劃過數據,抬頭看向窗外——不遠處的生產車間裡,幾排智能配色設備正發出輕微的嗡鳴,那是公司今年剛投產的有色腈綸條生產線,此刻正趕制一批發往浙江的訂單。

“李經理,剛出爐的檢測報告,這批淺灰腈綸條的色牢度4.5級,勻染性達到98%,比客戶要求還高。”生產部黃廠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疊單據,黝黑的臉上帶著笑意。這位在安泰幹了28年的老紡織人,從最初的染缸操作工到如今的生產負責人,見證了公司從1993年建廠時的小作坊,成長為年產能超萬噸的腈綸製品專業企業。

李雄接過報告,翻到原料成分頁:“還是用的咱們自主研發的環保型勻染劑?”“那當然,”黃廠坐下喝了口茶,“你忘了去年‘雙碳’核查組來,就誇咱們這套工藝——傳統染色要排三次廢水,咱們用生物降解染料,配合低溫染色技術,水耗降了40%,能耗減了25%。現在下游做運動服的客戶都搶著要,說用咱們的有色腈綸條,他們成衣染色環節直接省了,碳足跡一下就降下來了。”

這話說到了李雄的心裡。他最近研究行業數據,發現“十四五”規劃推動下,中國腈綸纖維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2023年規模已達350億元,產量佔全球45%以上,但“綠色化、智能化”成了新賽道。安泰早在2019年就嗅到了風向,當時市場上腈棉色紗需求剛露苗頭,公司就砸下3000萬上了智能紡紗線,如今這條線生產的抗起球腈綸紗,成了福建幾家運動品牌的“香餑餑”——去年冬天一款加絨運動衛衣,光用安泰的腈綸紗就賣了500多萬件。

“對了,上周上海家紡展的反饋怎麼樣?”黃廠突然想起。李雄笑著拿出手機,點開幾張照片:“你看這款‘雲絮’花式紗,用咱們的腈綸條和棉混紡,摸著手感像羊絨,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現場就簽了三家窗簾品牌。現在家居裝飾市場年增速5.5%,咱們的花式紗線正好補上中高端市場的缺口。”他頓了頓,翻到另一張報表,“還有腈毛產品,行業預計從850億漲到1050億,咱們新開發的膨體腈綸條,跟羊毛混紡做西裝面料,挺括又抗皺,杭州幾家定制西裝店都來試樣了。”

正說著,車間的對講機響了,黃廠接起聽了幾句,回頭道:“德國的勻染劑專家到了,要跟咱們聊環保型勻染劑的聯合研發。”李雄眼睛一亮:“就是那個年複合增長率8.5%的市場?他們看中咱們的應用場景了?”“可不是嘛,”黃廠起身整理了一下工裝,“咱們一年用掉2000多噸勻染劑,生產線就是最好的實驗室。走,一起去看看,說不定明年就能搞出更高效的配方。”

兩人並肩走出辦公樓,廠區裡的玉蘭樹正值花期,風一吹,花瓣落在黃廠胸前的工牌上——那上面印著“安泰紡業,1993”。從最初靠幾台舊紡紗機生產普通腈綸條,到如今擁有有色腈綸條、功能性腈綸紗、花式紗線三大產品線,服務全國300多家服裝、家紡企業,這家紮根張家港32年的紡織企業,正踩著行業轉型的鼓點,把一根根腈綸纖維,紡成綠色未來的經緯。

“對了,”快到車間時,李雄忽然說,“下個月的行業峰會,咱們把‘從纖維到成衣的碳足跡管理’案例報上去吧?讓更多人看看,傳統紡織也能玩出綠色科技。”黃廠用力點頭,遠處的智能生產線上,一卷卷染著春日色彩的腈綸條正緩緩下線,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那是市場的溫度,也是安泰32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