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智能升級與創新產品雙驅動,織就出口增長18%的「安泰」篇章

安泰紡業:智能升級與創新產品雙驅動,織就出口增長18%的「安泰」篇章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06

六月的張家港,長江畔的風帶著初夏的濕熱,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井然的忙碌。市場部經理李雄剛放下手機,螢幕上還停留在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出口數據頁面——1-5月全國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584.8億美元,同比增長2.5%。他轉身走向生產車間,遠遠就看見生產部黃廠正盯著智能中控屏上跳動的數字,眉頭微蹙又很快舒展。

「黃廠,剛收到東南亞老客戶的郵件,他們追加了300噸腈綸紗訂單,說是當地服裝工廠擴產,秋冬款針織衫的排期已經排到年底了。」李雄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手裡的報表上,「腈綸紗出口占比」那一欄的曲線正逐月上揚。

黃廠抬手指了指中控屏上的「訂單交付進度」模組:「你看,上週剛調試好的3號智能紡線機組,現在日產腈綸紗能到8噸,比老設備效率提了30%。這批訂單從原料到成品,20天就能交貨,比客戶要求的週期還能提前5天。」他頓了頓,指尖劃過螢幕上的「能耗監測」數據,「而且每噸紗的電耗降了12度,這還是沾了去年投的智能紡紗車間的光——你還記得不,1993年咱們剛建廠時,6000錠紗機得靠老師傅盯著,現在10萬錠車間,20個工人就能管得明明白白。」

兩人併肩走在車間裡,機器運轉的低鳴中,一捆捆雪白的腈綸條正通過自動化流水線輸送,經過牽伸、加捻,逐漸變成細密的紗線。李雄忽然想起上週和歐洲客戶的視頻會議:「對了,德國那個品牌商問咱們的有色腈綸條能不能做到『同批無色差』,他們設計師想用在今年的秋冬童裝系列裡,說是環保要求越來越嚴,不想再做後道染色了。」

「這正是咱們的強項。」黃廠停下腳步,指向不遠處的色紡車間,「你看那排染缸,去年升級的全流程無氟染色工藝,染料利用率從70%提到了95%,污水排放指標比歐盟標準還低30%。而且咱們的有色腈綸條是『紡前著色』,從丙烯腈聚合階段就混入色母粒,紗線裡外顏色一致,客戶拿去直接紡紗織布,省去染色環節,成本至少降15%。」他拿起一絞寶藍色的腈綸紗,「就像這個『深海藍』,上個月剛通過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北歐的幾個家居品牌已經下單了。」

正說著,李雄的手機又響了,是財務部發來的成本分析表。他掃了一眼,抬頭對黃廠笑道:「你看,最近棉花價格波動厲害,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這週漲了0.6%,但咱們的腈綸紗原料成本反而穩了——上週剛和中石油簽了長協價,丙烯腈採購價鎖定了三季度,這下客戶再也不用擔心『紗價跟著棉價跑』了。」

黃廠點點頭,目光投向車間外牆上「1993-2023」的廠慶標語:「從最初靠腈綸條起家,到現在腈綸紗、花式紗線、有色腈綸條三條產品線齊頭並進,咱們這30年沒白幹。你記得不,2008年金融危機時,咱們咬牙上了花式紗線生產線,現在那些『竹節紗』『圈圈紗』成了網紅服裝品牌的香餑餑;前幾年環保風頭緊,咱們提前兩年佈局無氟染色,現在訂單排到年底。」他指著中控屏上滾動的客戶名單,「東南亞的成衣廠、歐洲的家居品牌、國內的設計師工作室,客戶跟著咱們一起成長,這才是真的『穩』。」

夕陽透過車間的高窗,給機器鍍上一層暖金色。李雄看著黃廠手機裡剛收到的生產日報——當日腈綸紗產量9.2噸,合格率99.8%,訂單交付準時率100%。他忽然想起早上看到的行業新聞,SW紡織製造指數雖然只漲了1.0%,但安泰紡業的出口訂單卻同比增長了18%。

「黃廠,下個月的行業展,咱們把那批『彩虹漸變腈綸條』帶上吧,」李雄說,「聽說《亞洲牛仔》的趨勢報告裡,今年秋冬特別流行『低飽和度撞色』,咱們的產品正好能幫設計師實現想法。」

黃廠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沒問題,讓他們看看,張家港的老紡企,照樣能玩轉出年輕人喜歡的新花樣。」

車間裡的機器還在不知疲倦地運轉,錠子飛速旋轉,將一根根腈綸纖維捻成紗線,也捻著安泰紡業30年的堅守與創新。在紡織行業起起落落的浪潮中,這家從張家港起步的企業,正用穩定的品質、靈活的應變和對趨勢的敏銳嗅覺,編織著屬於自己的「安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