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AI賦能織新篇,智啟紡織未來新絲路

安泰紡業:AI賦能織新篇,智啟紡織未來新絲路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2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盛,但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專注的活力。市場部經理李雄剛從廣州「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回來,手裡還攥著一份密密麻麻的筆記,徑直走向了生產部。「黃廠,這次大會真是開了眼界,『AI織新・智啟未來』不是空話,咱們車間那套智能監測系統,這下可算找著『用武之地』了。」生產部的黃廠長正盯著中控螢幕上跳動的數據,聞言抬頭笑了:「你說的是咱們上個月剛投用的腈綸條質量追溯系統吧?現在每一批有色腈綸條從染料配比到牽伸速度,AI都能實時記錄調整,染色均勻度比以前提升了15%,客戶反饋都說『顏色正得像從色譜上扒下來的』。」兩人並肩走到車間的智能化生產線旁,機械臂正精準地將卷繞好的腈綸紗碼放整齊,電子屏上滾動顯示著「當前批次:高彈腈綸紗,訂單來源:浙江戶外服飾品牌」——這正是李雄從大會上捕捉到的新信號:隨著消費回暖,戶外功能性服飾、個性化家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這份判斷很快被市場數據印證。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1-6月全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達7426億元,同比增長3.1%,出口紡織品服裝1439.8億美元,同比上漲0.8%;連以紡織出口見長的越南,6月紡織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速也回升至13.5%。「這些數字背後,是品牌客戶對『差異化面料』的迫切需求。」李雄翻著筆記本,「大會上有設計師提到,現在消費者不僅要保暖、耐穿,還得『有腔調』——顏色要獨特,紋理要新穎,這恰好是咱們的強項。」作為1993年就在張家港紮根的紡織老兵,安泰紡業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的全品類佈局,靠的正是這種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嗅覺。「就拿有色腈綸條來說,三年前我們就預判到『無水印染』和『高色牢度』會成為主流,黃廠帶著研發團隊泡在車間三個月,硬是把環保染料的上色率從85%提到了98%,現在我們的莫蘭迪色系腈綸條,色牢度能達到4級以上,歐洲的家紡客戶直接把訂單量翻了一番。」李雄指著倉庫裡碼放整齊的彩色紗錠,「還有花式紗線,今年開發的『竹節+提花』複合工藝,剛推出去就被深圳一家潮牌看中,用在秋季衛衣設計上,樣品剛寄過去,對方就追加了200噸訂單。」黃廠長接過話頭,語氣裡帶著技術人的驕傲:「生產端可不能拖後腿。去年我們投入2000萬升級了五條生產線,現在腈綸紗的日產能提升到300噸,而且通過AI智能排產,小批量、多批次的花式紗線訂單交付週期從15天壓縮到7天。你還記得去年那家做寵物家紡的客戶嗎?他們要的『馬海毛風格腈綸紗』,以前小批量生產很麻煩,現在智能調機系統半小時就能換型,客戶當場就簽了全年合同。」三十餘年的深耕,讓安泰紡業在行業裡攢下了實打實的口碑。從為國內頭部服裝品牌供應基礎腈綸紗,到為跨境電商平台定製「輕量化、高蓬鬆」的腈綸條,再到近兩年拓展的戶外、家紡、寵物用品等新領域,公司的產品矩陣始終跟著市場需求「進化」。「上個月收到老客戶的反饋,說用我們的腈綸紗做的滑雪服內襯,保暖性比同行高10%,重量卻輕了8%。」李雄的語氣裡滿是自豪,「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別人追熱點,我們造『支點』,用扎實的工藝和產品,幫客戶在市場上站得更穩。」車間裡,新一批花式紗線正從機器中緩緩吐出,色彩交織間,彷彿能看到未來服飾的時尚輪廓。從1993年的張家港小廠,到如今擁有300多名員工、年產能超10萬噸的腈綸製品供應商,安泰紡業用三十餘年的時間證明:在紡織這個傳統行業裡,真正的「新絲路」,從來都是用對趨勢的洞察、對技術的執著,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敬畏,一針一線織出來的。而當AI技術與傳統紡織碰撞出火花,當市場需求與產品創新同頻共振,這家紮根江南的紡織企業,正以更從容的姿態,在「智啟未來」的賽道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