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智能化生產驅動腈綸紗持續領跑,訂單潮涌彰顯行業龍頭實力

安泰紡業:智能化生產驅動腈綸紗持續領跑,訂單潮涌彰顯行業龍頭實力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3

七月的張家港,長江水裹挾著夏末的濕熱漫過堤岸,而安泰紡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裡,卻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市場部經理李雄手裡捏著剛列印出來的行業報告,快步走進生產部辦公室時,黃廠長正對著電腦螢幕上的實時生產數據皺眉——螢幕上,代表腈綸紗產量的曲線正以45度角向上攀升,「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超產了,」黃廠長抬頭看見李雄,指了指數據,「你那邊的訂單還在追加?」

「何止追加,」李雄把報告攤開在桌上,指著「2025年中國腈綸混紡紗行業市場規模預計250萬噸,年複合增長率8.2%」的字樣,「服裝和家紡品牌的需求像潮水一樣湧過來,上週浙江一家頭部羽絨服企業剛敲定了三季度的高支腈綸紗訂單,點名要我們100支的'雲柔系列',說要做今年冬天的高端輕薄款。」他頓了頓,指尖劃過報告裡「需求受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拉動」的段落,「你看,這趨勢和我們年初預判的完全對上了——消費者要更輕、更暖、更環保的面料,而腈綸的保暖性和蓬鬆度正好踩在點上。」

黃廠長聞言走到車間監控屏前,畫面裡,全自動絡筒機正將雪白的腈綸紗線卷繞成規整的筒子,旁邊的有色腈綸條生產線則流淌著馬卡龍色的纖維條。「這得歸功於我們去年改造的那兩條智能化生產線,」他指著螢幕角落的能耗監測數據,「以前換色至少要停機兩小時,現在通過智能調色系統,40分鐘就能切換顏色,而且色牢度能穩定在4.5級以上。就像上個月投產的'極光紫'色號,李經理你當時說家紡市場需要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系,我們從實驗室打樣到量產只用了18天,客戶收到樣紗時連說'比義大利進口的還快'。」

說話間,李雄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原料供應商發來的丙烯腈價格更新。他掃了一眼資訊,抬頭笑道:「正好說到原料,山東海江那套13萬噸的裝置上週停車檢修,不少同行都在搶現貨,咱們倒是穩得住——上個月我去吉林石化談合作時,他們擴建的26萬噸裝置月底就要投產,我們已經簽了優先供貨協議,原料成本能壓下來5%。」他想起1993年建廠時,公司還在為幾噸腈綸原料的運輸發愁,如今卻能通過全國供應鏈網路提前佈局,「從張家港一個小作坊,到現在年產能3萬噸的腈綸紗生產基地,這32年沒白幹。」

黃廠長接過話頭,語氣裡帶著技術人的驕傲:「光有原料還不夠,得有真本事。你還記得去年河北那家企業申請的原液著色專利嗎?」他指的是新聞裡提到的「原液著色腈綸黑色纖維製備方法」,「其實我們早在2018年就組建了原液著色研發團隊,現在不僅能做黑色,像汽車內飾用的阻燃腈綸條、醫療防護用的抗菌腈綸紗,都是我們的看家本事。就說上個月給江蘇一家車企供的阻燃腈綸條,氧指數達到32,遠超國標,客戶直接把全年訂單都給了我們。」他頓了頓,指向車間盡頭的研發中心,「裡面20多個工程師,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把腈綸的性能再提一提——畢竟行業在進步,規模以上企業紗產量都增長4.9%了,咱們可不能掉隊。」

正說著,車間廣播裡傳來檢驗員的聲音:「批次A3821腈綸條檢測合格,色牢度4.5級,斷裂強度3.2cN/dtex。」黃廠長鬆了口氣,轉頭對李雄笑道:「這是給廣東家紡客戶的'霧藍'色號,他們要用來做今年秋冬的窗簾系列,說我們的色條比染色紗省了30%的印染成本,還沒污染。」李雄拿出手機翻出聊天記錄,「可不是嘛,上週市場部做客戶回訪,85%的客戶都說'安泰的腈綸條,顏色正、損耗小',這話聽著比啥都舒坦。」

窗外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兩人身後的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裡掛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1993年,安泰紡業的第一批工人在簡陋的廠房前合影,身後是幾台老舊的紡紗機。如今,照片旁的電子屏上正滾動播放著實時數據:今年上半年,安泰紡業腈綸紗產量同比增長6.2%,有色腈綸條訂單量增長30%,合作客戶覆蓋全國28個省市,其中不乏波司登、羅萊家紡這樣的行業龍頭。

「下個月行業峰會,咱們得帶最新的'抗菌腈綸紗'去,」李雄收起報告,眼裡閃著光,「聽說現在運動服飾品牌都在找這種功能性紗線,咱們的產品抑菌率能到99%,肯定能拿下單子。」黃廠長點點頭,轉身走向車間,「我這就去安排中試,爭取峰會前出樣品。」車間裡的機器轟鳴聲似乎更響亮了些,那些流淌的腈綸纖維,正順著生產線織就安泰紡業的下一個三十年——從長江之畔的小廠,到紡織行業的腈綸專家,這故事裡藏著的,是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捕捉,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堅守,更是一個老牌紡織企業與時代同頻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