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訂單暴漲12%!安泰紡業以色彩+智能破解紡織業週期密碼

訂單暴漲12%!安泰紡業以色彩+智能破解紡織業週期密碼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4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濃,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比天氣更火熱——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染缸裡的有色腈綸條正泛著均勻的光澤,打包區的工人正將剛下線的腈綸紗裝車發往浙江。「前五個月全國紗產量同比增長4.9%,咱們的腈綸紗線訂單量也跟著漲了12%,尤其是32支有色腈綸紗,客戶催單都排到下個月了。」市場部經理李雄拿著最新的行業報告,快步走進生產部辦公室,正好撞見黃廠盯著電腦上的丙烯腈價格曲線。

「老李來得正好,你看山東海江那套13萬噸的丙烯腈裝置臨時停車檢修,利華益報價倒是降了50塊,現在7900一噸。」黃廠指著屏幕,語氣裡帶著一絲篤定,「咱們上個月剛跟兩家供應商簽了長單,價格鎖定在7850,這波波動影響不大。倒是車間那套新上的智能配色系統,你得去看看——現在調一次色只要40分鐘,比以前快了一半,色牢度還從3.5級提到了4級,浙江那家做針織衫的客戶,昨天又追加了200噸孔雀藍腈綸條。」

這場對話,是安泰紡業32年發展歷程中尋常的一幕,卻藏著這家紮根張家港的紡織企業穿越週期的密碼。自1993年建廠起,從最初的單一腈綸條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的全品類矩陣,安泰紡業的每一步轉型,都踩著行業趨勢的鼓點。

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規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消費市場的活躍讓「差異化」成了關鍵詞。李雄敏銳地察覺到,傳統白色腈綸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下游服裝品牌對「色彩即營銷」的需求正在爆發。「你看現在年輕人買衣服,先看顏色再看款式。」他翻出手機裡的客戶反饋,「福建那家做潮牌衛衣的,去年用了我們的漸變花式紗線,一款『落日橙』系列賣爆了,今年直接把訂單量翻了三倍。」為了抓住這波需求,安泰紡業去年投入2000萬升級染色車間,引入自動滴液系統和光譜檢測儀,將有色腈綸條的顏色重現率從85%提升到98%,色號也從200多個擴展到500+,成了華東地區少數能快速響應「小批量、多色系」訂單的企業。

生產端的底氣,則來自黃廠帶領的「硬核團隊」。面對紡織行業對能耗和效率的雙重要求,他們從2023年就開始推行「精益生產」:將老式紡紗機換成帶自動落紗功能的智能設備,用工減少30%,單錠產量卻提高15%;通過餘熱回收系統,把染色環節的蒸汽能耗降低20%,每年省下近百萬成本。「現在車間的人均產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上個月還拿了張家港市『綠色工廠』的牌子。」黃廠說著,帶記者走到車間盡頭的樣品櫃——裡面陳列著從1993年的粗腈綸條,到如今的竹節花式紗、彩點腈綸紗,每一款樣品旁都貼著「客戶:XX品牌」「應用:運動服/家紡/玩具」的標籤,像一本立體的行業變遷史。

「行業說『需求端存憂慮』,但我們看到的是『細分需求在爆發』。」李雄望著窗外廠區裡等待裝貨的卡車,語氣堅定,「安泰做了32年腈綸,最懂的就是『把簡單的原料做出不簡單的價值』。下半年我們還要上一套生物降解腈綸試驗線,爭取明年把『環保+色彩』的組合拳打出來——畢竟,紡織行業的春天,永遠屬於那些能給市場帶來新顏色的人。」

車間裡的機器還在轟鳴,新一批印著「安泰紡業」字樣的腈綸紗正通過傳送帶流向倉庫,它們將在一周後變成T恤上的一抹亮色、玩偶身上的柔軟觸感,或是家紡面料裡的獨特紋理,繼續編織著這家老牌紡企與時代共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