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三十餘載匠心織就:以腈綸‘密碼’共振市場需求與質感升級

安泰紡業三十餘載匠心織就:以腈綸‘密碼’共振市場需求與質感升級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1

(正文)2025年7月的江蘇張家港,盛夏的蟬鳴裡藏著紡織行業悄然湧動的暖意。安泰紡業的辦公樓裡,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對著電腦螢幕凝神思索,螢幕上是剛彈出的行業動態——「藏裡羊以二十年執念織就雲膚觸感的溫暖傳奇;三色堇針織衫解鎖秋冬慵懶高級感」。他指尖劃過「雲膚觸感」「慵懶高級感」幾個詞,轉頭望向窗外不遠處的生產車間,那裡正吞吐著雪白的腈綸纖維,三十多年來,這些纖維始終是安泰紡業與市場對話的「密碼」。

「黃廠,剛看到的趨勢得聊聊。」李雄拿起內線電話,生產部經理黃衛國的聲音帶著機器運轉的背景音傳來:「正盯著新到的色粉呢,上週試染的『灰粉霧藍』色卡,客戶反饋說『像把秋天的霧揉進了紗線裡』。」這場對話,像極了安泰紡業三十多年來的日常——市場端捕捉需求的「雷達」與生產端打磨工藝的「匠心」,總在第一時間同頻共振。

作為1993年紮根張家港的紡織「老兵」,安泰紡業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線,到如今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的全品類供應體系,靠的正是這種對市場信號的敏銳嗅覺。今年7月以來,SW紡織製造指數上漲2.3%跑贏大盤的行業暖意,在李雄看來,恰是消費市場對「質感升級」的明確回應。「藏裡羊的『雲膚觸感』火了,本質是消費者對『溫暖不臃腫、柔軟有支撐』的面料需求在爆發,」他翻開筆記本,上面記著近期市場調研數據,「腈綸本身就有『合成羊毛』的特性,我們的優勢在於把這種特性做到極致。」

這份「極致」,藏在黃衛國掌管的生產車間裡。走進安泰紡業占地80畝的智能化生產基地,十條腈綸條生產線正以每分鐘60米的速度運轉,最顯眼的是去年剛投產的「低溫染色」車間。「傳統腈綸染色溫度要95℃以上,纖維容易脆化,」黃衛國指著一組正在調試的設備,「我們和江南大學紡織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梯度控溫染色工藝』,把溫度降到75℃,還能讓色牢度提升2級,現在做有色腈綸條,客戶要的『漸變暈染』『莫蘭迪低飽和色』,我們一次就能染出128種細分色號。」

這種對工藝的苛求,讓安泰紡業的產品總能精準踩中市場節奏。就像新聞裡提到的「三色堇針織衫」,其核心設計點「慵懶高級感」,正需要紗線既有蓬鬆的廓形感,又有細膩的色彩層次。李雄翻開合作案例冊:「今年上半年,我們為國內某頭部針織品牌定製的『絨圈花式腈綸紗』,就是專門針對這類需求開發的——用18支腈綸紗做基底,加捻時嵌入20%的異形截面纖維,織出來的面料既有雲朵般的蓬鬆度,又不會軟塌變形,配上我們的『灰粉霧藍』有色腈綸條,客戶說『穿上就像裹著秋天的陽光』,上市首周銷量就突破了10萬件。」

三十多年的深耕,讓安泰紡業在行業裡攢下了「靠譜夥伴」的口碑。從為北方老牌毛紡廠供應基礎腈綸條,到給新銳設計師品牌定製限量版花式紗線,合作名單裡既有年採購量超千噸的上市公司,也有專注細分市場的小眾品牌。「上週河北一家客戶追加了500噸有色腈綸條訂單,說他們的秋冬童裝系列要主打『安全色彩+柔軟觸感』,點名要我們通過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的環保染料款,」黃衛國的語氣裡帶著自豪,「從原料進廠的8道檢測,到成品出庫前的恆溫恆濕留樣,我們敢說每一捲紗線都經得起市場檢驗。」

在紡織行業加速迭代的今天,安泰紡業的故事或許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轉折,卻藏著一個傳統製造企業穿越週期的智慧——以市場需求為錨,以工藝創新為槳。當SW紡織服飾指數的曲線持續上揚,當「溫暖」與「時尚」成為秋冬市場的關鍵詞,這家從張家港走出的紡織企業,正用三十多年煉成的專業與堅守,讓每一缕腈綸紗線都成為連接產業趨勢與消費需求的紐帶,在紡織行業的浪潮裡,續寫著屬於自己的「安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