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高溫季訂單排到9月!安泰紡業憑差異化「寶貝」領跑紡織製造

高溫季訂單排到9月!安泰紡業憑差異化「寶貝」領跑紡織製造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7

2025年7月中旬的張家港,午後陽光正烈,安泰紡業市場部經理李雄的辦公桌上,攤開的不僅是最新的行業週報,還有一疊剛從生產車間送來的彩色紗線樣品——霧霾藍的腈綸條、帶著竹節紋理的花式紗,在日光燈下泛著柔和的光澤。「紡織製造指數一周漲了近3%,跑贏大盤不少,但同行們的高溫假通知卻一封接一封,」李雄指尖劃過螢幕上「紡企經營壓力增大」的標題,抬頭看向窗外不遠處依舊機器轟鳴的廠區,「咱們能頂住,靠的還是那批『差異化』的寶貝。」

穿過辦公樓連廊,生產車間的熱浪撲面而來,卻絲毫沒影響流水線的節奏。生產部黃廠正戴著安全帽在腈綸條生產區巡查,額角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他卻顧不上擦,眼睛緊盯著螢幕上的色差監測數據:「這批孔雀綠的腈綸條,色牢度必須控制在4級以上,下游品牌要用來做秋季童裝,對環保和安全要求高着呢。」他轉頭對身旁的技術員叮囑,「上週剛升級的色母粒精準配比系統,再調兩個參數試試,爭取把色差範圍縮到ΔE≤1.5。」

這樣的場景,在安泰紡業早已成常態。這家1993年誕生於張家港的紡織企業,從最初幾條腈綸紗生產線,到如今能年產3萬噸腈綸條、1.5萬噸花式紗線的行業「隱形冠軍」,靠的正是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捕捉和對生產工藝的極致打磨。

「你看這組數據,」李雄拿著剛列印的行業報告走進車間,遞給黃廠,「截至7月3日,全國棉花加工率100%,銷售率94.4%,同比提高了8.9個百分點,上游原料供應倒是穩得住。但進口棉主要港口庫存周環比降了3.08%,總庫存不到40萬噸,棉價後續說不定有波動。」他頓了頓,指著樣品架上的腈綸紗,「咱們的優勢就在於此——腈綸產品本身就具備輕盈保暖、色彩飽和度高的特性,而且原料結構靈活,不完全依賴棉花。上週山東的老客戶追加了200噸有色腈綸條,就看中咱們能幫他們規避棉價波動風險,還能省去後續染色環節,交貨週期直接縮短15%。」

黃廠接過報告,翻到生產數據頁笑了:「可不是嘛,6月咱們的花式紗線訂單量同比漲了23%,尤其是那款『雲朵絨』腈綸紗,摸上去像擼貓一樣舒服,浙江的服裝品牌一下子訂了5000錠,說是要做冬季的輕奢家居服系列。為了趕這批貨,車間把原來的『三班八小時』調成了『四班六小時』,配上新增的智能溫控系統,工人輪班休息時機器不停,既避開了正午高溫,又把日產能提了12%。哪有空放高溫假?訂單都排到9月了!」

這份忙碌,背後是安泰紡業32年的技術積澱。早在十年前,公司就組建了專項研發團隊,針對腈綸纖維的染色難題攻關,如今自主研發的「原液著色腈綸條」工藝,不僅能實現1600多種潘通色號的精準匹配,還能將染色過程中的污水排放減少80%,去年更是拿下了「國家綠色工廠」認證。「現在下游品牌都在講『可持續時尚』,咱們的有色腈綸條不用後道染色,坯布直接織出來就是彩色,客戶拿去做成衣,碳足跡報告都好看不少。」李雄補充道,「上週新疆出台紡織服裝產業九條新政,雖然咱們基地在江蘇,但政策裡提到的『鼓勵差異化纖維應用』,正是咱們一直在做的事。」

說話間,車間的AGV小車載著剛打包好的腈綸紗卷駛過,黃色的標籤上印著「安泰紡業·2025秋冬限定」。李雄望著車隊消失在物流通道的方向,語氣裡帶著篤定:「7月剛過半,腈綸紗的訂單量同比已經漲了12%,花式紗線更是翻了番。這紡織製造指數的上漲,咱們也算實打實貢獻了一份力。從1993年到2025年,安泰在張家港紮了32年根,靠的就是『盯著市場走,攥緊技術拳』。未來?當然是把腈綸這條線做深做精,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紡織不僅有規模,更有『安泰造』的好品質。」

窗外的陽光依舊熾熱,但安泰紡業的車間裡,機器的嗡鳴與工人的腳步聲交織,正奏響著屬於這家老牌紡企的夏日奮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