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市場風浪中的「定海神針」:安泰紡業以32年積澱與創新穩立腈綸潮頭

市場風浪中的「定海神針」:安泰紡業以32年積澱與創新穩立腈綸潮頭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17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盛,而國內腈綸市場的「熱度」卻伴隨著不確定性——丙烯腈庫存攀升、新裝置投產在即、國際局勢引發價格波動預期,讓不少紡企倍感壓力。但在江蘇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依舊平穩,市場部經理李雄正和團隊梳理最新的客戶訂單:「越是波動的市場,越考驗企業的定力和預判力。」

這家1993年誕生於張家港的紡織企業,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各類花式紗線的綜合供應商,32年的行業深耕讓它在風浪中練就了獨特的「抗波動」基因。「我們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原料暴跌,也扛過2021年「雙碳」政策下的成本激增,每一次波動都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檢驗。」李雄望著辦公室牆上的發展時間軸,語氣中帶著自信。

近期的市場動態,早已納入安泰紡業的「作戰地圖」。「我們每週都會跟蹤丙烯腈行業數據,」李雄指著最新的監測報告,「截至7月10日,丙烯腈產能利用率76.20%,週產量8.31萬噸,庫存4.58萬噸,這些數字背後是上游供應的微妙變化。」他解釋,庫存增加0.3萬噸意味著短期原料市場供應相對充裕,公司採購團隊已調整策略,採用「小批量多頻次」的採購模式,既避免庫存積壓,又確保生產連續性。而對於7月可能出現的價格劇烈波動——受伊以衝突引發的原油價格震盪、吉林化纖生產計劃不明朗,以及美國與主要經濟體關稅談判等多重因素影響,李雄透露,安泰早已啟動「雙軌產品策略」:一方面,針對基礎款腈綸紗,通過與長期合作的原料供應商鎖定部分長單,穩定成本;另一方面,加大有色腈綸條和花式紗線的推廣,「這類高附加價值產品,客戶對價格敏感度較低,且我們的預染色技術能幫下游企業節省30%的染色成本,反而在波動期更具競爭力。」

生產車間裡,生產部黃廠長正盯著智能控制系統的實時數據。「市場波動倒逼我們升級工藝,」他笑著說,「去年投入的智能生產線,能根據原料成分自動調整配比,比如丙烯腈純度波動時,系統會在15分鐘內完成參數優化,確保紗線強力和條干均勻度。」針對吉林石化7月底即將投產的26萬噸丙烯腈裝置,黃廠補充:「我們已提前與對方技術團隊對接,新裝置的原料指標更穩定,我們的生產線已完成適應性調試,投產後原料供應不僅更充足,品質波動也會更小,這對我們提升有色腈綸條的色差控制精度是重大利好。」

在安泰紡業的樣品室,一排排色彩鮮亮的腈綸條和花式紗線整齊排列,從馬海毛風格的膨體紗到段彩紗、竹節紗,品類超過200種。「這些都是為應對市場變化準備的「武器」,」李雄拿起一卷薄荷綠的有色腈綸條,「比如這款,採用環保染料預染,下游客戶直接紡紗即可,省去染色環節,既降本又減排,今年訂單量同比增長了40%。」

32年來,安泰紡業憑藉「技術穩品質、服務贏市場」的理念,積累了包括國內知名服飾品牌「風尚紡織」、出口日韓的「優尚針織」等500餘家穩定客戶。正如李雄所說:「市場永遠有波動,但客戶對穩定品質和創新產品的需求是恆定的。」在腈綸市場的風浪中,安泰紡業正以32年的積澱為錨,用技術創新和靈活佈局,為行業注入「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