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紡業:32年深耕腈綸,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雙輪驅動搶占全球市場

2025年仲夏的張家港,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智能化紡紗設備正以穩定的節奏運轉,一卷卷色澤均勻的有色腈綸條從生產線上緩緩輸出。生產部黃廠長站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前,指尖劃過實時數據曲線:「你看這能耗數字,820度電/噸紗,比行業平均水平低了近15%。」而在辦公樓的市場部,經理李雄剛掛掉與歐洲客戶的視頻電話,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新需求:「歐盟市場對‘零染整’腈綸製品的採購量,這個季度又漲了20%。」從1993年在張家港紮根至今,這家深耕腈綸領域32年的企業,正以技術迭代與市場洞察的「雙輪驅動」,在紡織行業綠色轉型與消費升級的浪潮中穩步前行。
「三年前我們就預判到,原液著色技術會成為行業破局的關鍵。」李雄翻出2022年的市場調研報告,泛黃的紙頁上圈著一行字:「全球紡織業碳關稅政策將倒逼上游材料端減排。」彼時,國內腈綸行業仍以傳統染整工藝為主,每噸紗線在染色環節的碳排放高達數百公斤。安泰紡業當即組建專項團隊,由黃廠長牽頭,聯合江南大學紡織研究所攻關原液著色腈綸條的穩定性生產技術。「最難的是色牢度與批次一致性,」黃廠長回憶,「我們前後調整了137組配方,在2024年終於完成中試產線佈局,成為行業內首批實現原液著色腈綸條規模化生產的企業之一。」如今,這項技術已讓安泰紡業的有色腈綸產品減少染整環節碳排放35%以上,恰好契合了2025年行業「綠色生產」的主攻方向,也讓其在跨境電商渠道搶占了先機——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腈綸混紡製品出口量突破45萬噸,而安泰紡業的有色腈綸條憑藉「低碳標籤」,在美國、歐盟市場的訂單占比已達海外總訂單的60%。
市場需求的變化,始終是安泰紡業調整產品策略的「指南針」。李雄最近頻繁往返於長三角的運動服飾品牌總部,「客戶要的不只是‘有色’,更是‘有功能’。」他拿起一卷淺灰色的有光腈綸紗,「這是我們剛研發的‘冰感抗菌紗’,添加了納米級涼感粒子和抗菌助劑,吸濕排汗速率比普通腈綸提升40%,已經接到某頭部運動品牌的3000噸訂單。」這背後,是公司對需求趨勢的精準捕捉:2023年國內產業用紡織品占腈綸絨表觀消費量的比例已升至18%,運動休閒服飾市場對功能型有光腈綸紗的需求年增速超過12%。為了滿足這一增量,安泰紡業在2024年引入生物基丙烯腈製備技術,依托萬華化學投產的萬噸級示範裝置,將可再生原料占比提升至8%,配合新型聚合工藝,使功能型有光腈綸紗的原料成本降低了10%。「成本降了,但品質不能降。」黃廠長指著車間裡的智能檢測設備,「每米紗線要經過32道質量檢測,斷裂強度、條幹均勻度等指標全部實時上傳系統,不合格產品根本出不了車間。」
從最初的單一腈綸紗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腈綸條、有色腈綸條及花式紗線的全品類佈局,安泰紡業的發展軌跡,正是中國腈綸行業轉型升級的縮影。32年來,公司見證了腈綸從「保暖剛需」到「功能升級」的消費變遷,也親歷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取勝」的產業轉型。如今,在腈棉混紡染色紗線市場年均4.3%增速的賽道上,安泰紡業的高端產品占比已從2023年的35%提升至42%,綠色產品市場份額突破25%,正朝著2030年的目標穩步邁進。
「下個月,我們的第二條生物基原液著色生產線就要投產了。」黃廠長望著車間外的夕陽,眼神裡滿是期待。而李雄的日程表上,下一站是東南亞——那裡正貢獻著全球腈綸混紡製品20%的新增需求。在紡織業綠色化、功能化、高端化的浪潮中,這家從張家港走出的企業,正以32年的沉澱為帆,以技術創新為槳,繼續書寫著屬於中國紡織企業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