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安泰紡業踩準綠色生產節奏,有色腈綸紗訂單同比勁增35%

安泰紡業踩準綠色生產節奏,有色腈綸紗訂單同比勁增35%
李偉,市場部經理
25/07/21

七月的張家港,暑氣漸盛,安泰紡業的生產車間裡卻透著一股沉穩的忙碌——碼放整齊的腈綸條在傳送帶上有序流轉,經過牽伸、加捻,逐漸變成一卷卷色澤飽滿的有色紗線。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車間觀察窗前,手裡攥著剛打印出來的行業週報,指尖劃過「規模以上企業紗產量同比增長4.9%」「化纖產量增長5.5%」的字樣,轉頭對身旁的生產部黃廠笑道:「黃哥,咱們今年春天調整的有色腈綸條產能,這會兒算是踩準了節奏。」

這場「踩準節奏」的調整,要從三個月前說起。彼時李雄在分析市場數據時注意到,隨著消費市場回暖,下游服裝品牌對環保、高效的纖維原料需求明顯上升,尤其是原液著色技術因省去後道染色環節、降低能耗的優勢,正成為行業新熱點。恰在此时,河北艾科瑞纖維有限公司「原液著色腈綸黑色纖維制備方法」獲得授權的新聞傳來,更堅定了他的判斷:「有色纖維的技術突破不是孤立事件,這背後是整個行業對綠色生產和個性化需求的集體回應。」

當天下午,李雄就帶著數據和新聞找到黃廠。作為在安泰紡業幹了20年的「老紡織人」,黃廠對生產工藝的敏感度絲毫不輸市場端:「咱們的有色腈綸條早就用上了原液著色工藝,從丙烯腈單體階段就混入色母粒,色牢度比傳統染色高3級以上,而且每噸能減少近200噸廢水排放。現在既然市場要這個,咱們就得把優勢放大。」兩人一拍即合,當即決定優化生產線——將兩條普通腈綸條產線改造為有色專用線,引入自動化配色系統,把色號從120種擴展到180種,重點增加莫蘭迪色系、高飽和亮色等流行色產能。

調整的效果很快顯現。進入第二季,隨著防曬服、運動服飾等戶外服裝銷量攀升(匯隆新材的原液著色滌綸纖維應用於防曬服的新聞曾讓李雄格外關注),安泰紡業的有色腈綸紗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5%。「上週浙江一家做戶外童裝的客戶,點名要咱們的『薄荷綠』腈綸紗,說這種顏色在兒童防曬衣上特別受歡迎,而且咱們的紗線含濕量比行業平均高2%,孩子穿著更透氣。」李雄翻著訂單記錄,語氣裡帶著幾分自豪,「這就是咱們30年積累的底氣——1993年從張家港一個小作坊起步,現在年產腈綸條3萬噸、腈綸紗1.8萬噸,不是靠運氣,是靠盯著市場跑、跟著技術變。」

不過,市場的波動從不會缺席。七月初,山東海江13萬噸丙烯腈裝置臨時停車檢修的消息傳來時,黃廠正在車間檢查原料庫存。丙烯腈是腈綸生產的核心原料,占生產成本的60%以上,原料價格和供應穩定性直接關係到生產連續性。「當時心裡確實緊了一下,」黃廠坦言,「但咱們早有準備——跟吉林石化簽了長期協議,他們月底26萬噸新裝置投產,我們是首批鎖定量的企業;利華益報價下調50元/噸時,採購部又趁機補了一批現貨。現在庫裡的丙烯腈夠撐45天,完全能穩住生產。」這種對原料市場的敏銳把控,源自安泰紡業多年的供應鏈管理經驗——早在2018年,公司就建立了原料價格預警機制,結合行業產能變化、期貨市場數據動態調整採購策略,近五年原料成本波動始終控制在±3%以內。

車間裡,新改造的花式紗線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黃廠指著一台正在運轉的空心錠機介紹:「這是我們今年引進的第六代設備,能做出『竹節+圈圈』的複合花式紗,比普通紗線溢價空間高20%。現在年輕人喜歡有肌理感的面料,這種紗線在針織衫、家居服上特別搶手。」而在研發實驗室,技術團隊正對一批黑色腈綸條進行耐光性測試——「看到河北艾科瑞的黑色纖維專利時,我們就啟動了對標研發,」李雄補充道,「咱們的黑色腈綸條現在耐光等級達到4級,洗50次不掉色,下個月就能批量供貨給幾家頭部男裝品牌。」

從1993年第一縷腈綸條下線,到如今產品覆蓋腈綸紗、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等全系列,安泰紡業的30年,正是中國紡織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縮影。當行業數據顯示消費市場持續活躍,當原液著色技術成為綠色轉型的關鍵詞,這家紮根張家港的企業始終用「市場嗅覺+技術儲備+供應鏈韌性」的組合拳,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昨天還有客戶問,能不能定制一種『漸變彩虹色』的腈綸條,」李雄望著車間裡穿梭的紗線,眼裡帶著笑意,「我說沒問題,下週樣品就能出來——畢竟,滿足需求的速度,就是我們在行業裡走得穩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