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紡業32年腈綸創新路:智改數轉驅動出口暖流,科技編織紡織業新動能

七月的張家港,長江畔的風帶著夏末的濕熱掠過安泰紡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市場部經理李雄站在中控室的大螢幕前,指尖劃過一組跳動的數據——5月紡織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3%,創五年來同期新高。「這股出口暖流,咱們得接住。」他轉身對身旁的生產部黃廠說道,螢幕上正實時顯示著東南亞客戶剛下達的200噸有色腈綸條訂單進度。
作為紮根張家港32年的紡織「老兵」,安泰紡業自1993年創立起就專注於腈綸領域的深耕。從最初的單一腈綸條生產,到如今覆蓋腈綸紗、有色腈綸條、花式紗線的全品類矩陣,這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恰似一部中國化纖紡織業的轉型縮影。李雄記得,十年前海外客戶還在糾結「中國腈綸顏色穩定性差」,而今公司的「彩虹條」系列有色腈綸條已通過OEKO-TEX®認證,成為義大利針織品牌的指定原料。
「你看這組數據。」李雄調出另一份報表,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本週雖微漲0.6%,但國際棉花M指數卻下滑0.4%,「棉價波動時,咱們的腈綸產品優勢就凸顯了。」他解釋道,腈綸纖維不僅保暖性堪比羊毛,成本卻僅為棉纖維的60%,尤其適合快時尚品牌的小單快反需求。今年上半年,公司針對出口市場開發的「雲絮」系列腈綸紗,因採用低熔點複合工藝,比傳統產品減重15%,已累計接到來自韓國、澳大利亞的訂單超800噸。
黃廠聞言指向車間裡正在運轉的智能配色系統:「這就是咱們的底氣。」去年完成的「智改數轉」項目,讓有色腈綸條的換色時間從4小時壓縮到45分鐘,色號精度控制在ΔE≤1.5的行業頂級水平。在花式紗線車間,12台德國進口的空心錠紡機正編織著「竹節+段彩」的複合花式紗,這種曾依賴進口的高端產品,如今安泰紡業的月產能已達300噸,供貨給國內頭部家紡品牌。
「還記得2018年那個歐洲客戶嗎?」黃廠笑著回憶,當時對方帶著「腈綸條起球率超標」的檢測報告找上門,生產團隊用三個月時間調整牽伸倍數和油劑配比,最終將起球等級從3級提升至4-5級。如今,這個客戶的年採購量已從最初的50噸增長到500噸,「上週他們還發郵件說,用咱們的花式紗線做的兒童毛衣,在德國超市賣到斷貨。」
中控室的訂單看板上,來自浙江的一家戶外用品企業剛追加了100噸抗紫外線腈綸紗。李雄說,這是公司今年新研發的功能性產品,通過在紡絲階段植入納米級防曬粒子,UPF值可達50+,「現在戶外運動市場火,這種高附加價值紗線的毛利能比常規產品高15%。」
從長江邊的小作坊到年產能超2萬噸的現代化紡織企業,安泰紡業的故事裡藏著中國紡織業的韌性密碼。當行業在「智改數轉」的浪潮中加速迭代,當出口市場在全球变局中尋找新平衡,這家有著32年沉澱的企業,正用每一根腈綸纖維的創新,編織著傳統產業的新動能。黃廠望向車間外飄揚的國旗,「下個月的上海紡博會,咱們的『生態彩條』系列要首發,那可是真正的無水印染技術。」陽光下,他眼角的皺紋裡,盛著紡織人對品質的執著,更盛著對未來的期待。